观点 应该建立政策退出机制
家电下乡政策是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下的临时产物,总有退出的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政策退出时,相关部门应该全面衡量政策退出后可能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及时建立一套完善的退出机制。
业内专家洪仕斌对记者说:“政策虽然有退出期,但政策的影响力和口碑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发生作用。对于4年来已经销售的家电下乡产品,一旦出现生产企业或者销售网点关停等情况,其售后服务应该如何解决?另外,政策退出后,短期内如何防止众多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不再继续打着下乡旗号销售?”
在下乡政策实施之初,对家电下乡产品和销售企业采取了严格的公开招标,并对中标产品和中标销售的企业收取了产品质量保证金,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政策的进入门槛。不过记者注意到,在目前围绕家电下乡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定中,均没有针对政策退出后的市场管理和消费权益维护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政策退出后,肯定会有一批小企业面临关门退市,还有更多的企业面临从全国或者区域市场退出。一旦这些企业无法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农村消费者肯定将责任推向国家相关责任部门,最终受伤的还是相关部门的信誉。”
针对家电下乡政策退出后可能面临的 “退市厂家的产品谁来服务”等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参照政策实施中建立的严格准入制度,在政策退出后,还要建立完善严谨的退出机制,将此前各家中标企业和渠道交纳中标保证金转而设立家电下乡服务保证基金,委托相关职能部门对家电下乡服务提供全程监管,避免因某家企业退出而导致售后服务断链,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是家电制造大国,而制造业的春天在农村,拥有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就拥有了未来。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为家电制造业送来了春风,如今政策即将退出,如何让春风永驻,是家电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