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之王”——夏普。一个号称是液晶平板时代领导者的品牌,全球第一条六代线,使得液晶显示告别PC,走上大尺寸的道路、开启了液晶彩电时代的大门;全球首条八代线,百英寸级平板彩电自此诞生、巨大的产能和先进的技术令业界激情不已;全球第一条十代线、也是唯一一条十代线,从产能和大尺寸产品技术性成本控制上,以及单条生产线的投资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树立起液晶彩电时代最高的丰碑!
然而,在夏普液晶面板从04年走向巅峰的那一刻起,隐患也被埋藏在其企业文化的最深处:自负的夏普。夏普拒绝向其他业者出手夏普液晶面板,原因是夏普液晶面板是最好的液晶面板。这一过程中,只有过很好的特例:例如国内的新科曾经拿到少量夏普面板。当新科在国内宣传这件事情的时候,夏普却百般“含混”此事。
而在三星七代线面板和三星索尼合资的8代线液晶面板的冲击之下,2008年夏普失掉了全球液晶彩电市场的冠军宝座。这个时候“夏普液晶不在为王又如何”的讨论开始在业界兴起。这一年,夏普向业界展示了只有2毫米厚的液晶面板,并向OLED阵营以及其它技术门类表示:液晶之后还是液晶。
秉承不合作路线的夏普,在2010年终于被十代线的巨额投资和产能压力压垮,向索尼抛出了橄榄枝。而与三星一直合作不甚愉快的索尼也在寻求第二个合作面板供应线路,而这的联姻似乎成为了业界的佳话——只不过在索尼业绩压力下,此时的索尼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合作”是日系巨头的自负,不真心合作也是一种自负。
日立、松下、东芝,合资建造了一条IPS技术的液晶面板六代线。对于液晶面板产业,六代线不是什么大投资、大手笔。三者的合作,理论山应该进一步深入。但是,事与愿违。09年之前的松下,一直致力于成为等离子之王,而日立等老子就是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尤其是在2006-2007年,日立持续在42寸高清等离子技术上陷入“隔行扫描”的被动路线的时候,松下认为机会已经来临。三大巨头中拥有二心的不仅是松下,东芝一方面在合资之中占比较小,不舍得投资,另一方面则在SED显示技术上绞尽脑汁——只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东芝走了一条错误的路线。
松下等离子为王:2008年,松下随着更大的等离子面板差能的获得,终于成就了这一梦想——但是其主要竞争者,日立已经由于家电业务连年亏损力不从心;三星和LG则转移重心到了液晶项目上;等离子也就从松下称王的那一刻开始成为了“孤家寡人”的技术门类。市场认知度逐渐缩小、松下构建的等离子巨大产能和帝国大厦,俨然成为了一种负担。因此,松下不得不选择收购其与日立和东芝合资的液晶面板项目,并上马8代线——开始了技术路线转型。
不合作,或者合作不真心,已经是日系军团内部不团结的表现;而内讧则是更为严重的“自我毁灭”。
04年到07年,作为液晶和等离子两大阵营的王者,夏普和松下,就两大技术以及其产品,谁优谁劣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甚至不惜在公开的发布会上“产品PK”。这种斗争方式,嫣然撕破了脸皮,颇具市井味道,让众多文明时代的竞争者大跌眼镜。有失水准的互相攻击,甚至出言不逊,实实在在的展现出了各大巨头的高傲自负,同时也将日系军团的不团结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