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家用投影显示市场经历的结构性变化中,DLP产品的份额下降,是“典型”的行业品牌“路径性”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DLP投影机在国内投影市场占比不断下降。在2022年三季度达到仅3成的低点。这距离DLP投影占据国内智能投影最高75%的份额只不过二十个月左右而已。这一快速的份额变化中,另一个隐含内容是,2022年DLP智能投影的销量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个别时间段处于下滑状态。
特别是2000元上下价位的DLP智能投影机遭遇了更多的竞争压力。当LCD智能投影也开发出700+亮度的1600元价位产品的时候,DLP投影在2000元以下价位的竞争力,就只剩下“节能和小巧”,在分辨率、亮度和光阀尺寸导致的其他性能上,都处于相对劣势。这大大压缩了低价格DLP投影机的生存空间。
低端的销量下降几乎全部吃掉了中高端市场的销量增加:这就是2022年DLP投影技术阵营的最大变化。这固然对DLP投影机阵营而言是“提质”的过程,但是却也限制了这一技术类型产品的“增长潜能”。特别是结合了LCD产品的销量大幅增加,DLP产品的市场占比必然显著下滑。
对此,一个典型的数据是,目前DLP智能投影机的均价是其历史低点的1.5倍左右,即从2000元价位上升到了3000元价位,行业毛利也有近一倍的提升。但是,更好的经营指标,不能完全“罩”住品牌的“野望”:DLP阵营企业在总量有限战的背景下,纷纷拿出第二品牌,或者是主品牌直接进军LCD投影市场。
例如坚果、当贝、峰米、联想、红米等都是“DLP进军LCD”的例证。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品牌内部DLP和LCD的共存与竞争问题。为了避免自身的不同技术产品自己打自己,必然使得这些品牌的DLP产品线更多向“高性能、高价位”消费层聚焦,进而强化LCD和DLP产品的消费分级结构。
整体上,2022年的DLP份额变化并不是“绝对坏事情”,其背后也有更深刻的产品供给线结构性调整。但是,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带来的竞争考验,却是普遍的事情,行业企业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对此,2022年给出的标准答案就是“全都要”,双技术线运作可能是未来众多品牌的常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