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产业链,重构商业模式
HBRC:在国际化进程中, TCL的业务也在往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试图打造全产业链并重构商业模式。你们重构商业模式有点像苹果,进入内容领域;打造全产业链则往上游面板切入,这又有点像三星。TCL究竟会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战略?
李东生:不能这样讲,我们真的还没有达到这个能力。苹果对整个产业链的打造,是革命性的,别人在努力学它,但中国企业目前还不具备学苹果的条件。比如说,中国对内容的服务是严格管制的,包括苹果那种方式,它在中国也不完全好使,现在我们在努力借鉴这种做法,希望能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方面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通过这种智能产品,和云计算、高速互联网技术进行一种融合,能够创新一种产品和业务模式,而上游的业务模式,在目前中国,我认为还得和相关龙头企业合作。
手机这一块,我们会加强和内容服务商、电信运营商方面的合作,来创新产品和提升产品的价值。在智能电视领域,目前为止这种服务在中国是有管制的,但和这一块相关的应用服务,我们是走在前面的。未来智能电视的发展,可能会像手机那样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商机,当然这要看有关部门对相关行业如何引导和管理。
HBRC:对TCL来说,机会点在哪里?
李东生:如果智能电视领域能够提升,它的价值就会比普通的电视产品大很多。此外,我们有可能参与上游一些服务项目,因为智能电视和电脑有所不同,很多服务必须要用一个中间件,只有深度参与,才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上游的各项服务,有哪些我们可以参与的,我们会去论证,去寻找机会。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电视广播以外的视频服务,此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开发,比如公共服务、教育服务,都是潜在的机会。
HBRC:对行业来说,有没有一种危机:传统彩电厂商变成硬件提供商,无法适应未来竞争?
李东生:这并不是危机,你是硬件提供商,这就是你能掌握客户的一个基本点。智能电视和电脑不同,电脑制造商卖给用户之后,用户用这个电脑干什么,厂商是没影响力的,但是智能电视不一样,用户买了智能电视,厂商可以给他很大的影响,因为你可以把你的应用预装在电视机里,用户可以再行选择。
在智能电视应用方面,由于我们有现成的用户,和那些做盒子的厂商去竞争,应该更有优势。当然,我们要把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就需要在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上下游应用的联盟方面做得更好。
HBRC:面对这些正在到来的变革,TCL是否已有所准备?
李东生:我们当然有准备了,“欢网”是国内电视市场上做得最早的,接下来你会看到,我们还会有其他一些行动。
HBRC:欢网是你们和同行长虹合作的,以前家电行业动辄打价格战,现在同行之间却变成了竞合关系。TCL也和其他一些公司成立了“中智联盟”。这样做出于什么考虑?
李东生:当时我们一开始合作,是用在互联网电视方面,这种应用一定是基于更大的用户群,这样竞争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和长虹以及海信建立了不同的产业联盟。而这个产业联盟的市场份额越大,这些应用推广起来效果就越明显。
现在证明,这种思路也是对的。智能电视要形成一个产业生态,建立起相应的商业模式,靠一个企业是很难的。从终端来讲,要有更多终端产品的加盟,这样可以保证它有更大的用户群;从产业链整合来看,要有各种各样的运营商、服务商来提供这些内容的整合支持,这个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成功。
HBRC:如果重构商业模式,是不是意味着重新定义彩电行业?
李东生:其实有些问题,不需要说得那么绝对。我是做工业的,观点比较严谨一点,不会像做IT的动不动就放卫星。
简单讲,这个产业需要有硬件制造厂商,因为最终所有的服务都要通过一个硬件产品来体现。当然由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这个硬件产品配合高速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智能化技术又支持了多屏互动,支持了智慧小区、智慧城市等应用,产品就从一个单纯的电视接收机,变成一个智能终端,而且可能变成一个更大的智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但不论产品形态怎么变,最终还是需要有一个终端产品,需要有硬件制造商这样一个角色。
现在有人做一个盒子来配电视机,这可能还会有一点市场,但从智能电视来讲,主流市场应该是把这个盒子做到智能电视里去。特别是在增量市场,可能更多用户愿意选择智能电视,而不是买一台显示屏,再加一个盒子。
一定程度上,智能电视的出现,改变了电视产业的生态,原来你卖一个产品给客户,基本上就终结了,顶多还有一点售后服务。现在就不同了,通过智能电视,厂商预装了很多服务,用户首先选的可能就是厂商推荐的服务,接着用户还能够得到其他服务。厂商也可以参与到给用户提供服务的业务上去,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