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自己的家电维修经历,唐女士还有点气愤。 “搬迁时买的电视机,黑屏了居然不给修,现在都找不到那家店了”唐女士家的电视机已用5年了。刚用那会,电视机显像效果不好,还有亮点,不过能够看,所以没找换。但现在,过了保修期电视坏了,她便自己联系了自己买电视机的那家店。店主推脱说过了保修期,不给维修。然后说可以给唐女士介绍维修师傅,不过要自己掏钱。无奈中唐女士只有妥协,在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说电视机坏了,需要换几个零件,一个零件50元,共花费一百多元。事后,跟“懂行”的朋友谈起时,唐女士才大呼上当。原来,自己买的老(CRT)电视维修起来并不费事,但维修人员足足多收了一倍的钱。
不小心买了山寨品牌“小妖鹅”洗衣机的刘先生也有一次类似体验,2个月前,洗衣机脱水功能出现故障,由于农村市场售后较少,他找了一家看起来比较“正式”的维修店进行维修,对方断言是主板有问题,要价300元。多了个心眼的唐先生,随机又找了两家店电话咨询,最后只换了一个启动器,花了120元。
小病大修、偷梁换柱、随口定价……对于家电维修行业存在的这些猫腻,消费者既担心却又无可奈何。很多消费者因为难以提供证据、且对机器工作原理及维修技术一无所知,更多的市民只能选择无声“被宰”。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维修行业是个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门外汉”。消费者在找维修店报修时,要对家电存在的故障,进行概述,了解可能需要的大概费用,再决定是否需要维修服务。在维修师傅维修时,要求其主动出示家电维修的收费标准,并保留相关的记录和票据,防止“没病小修、小病大修、偷梁换柱”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