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上游信心不足下游倍受制约
等离子上游厂商的信心不足,不仅仅是三星等其它企业的事情,即便是松下也是身处其中。松下最近完成了和日立联合建立八代线的战略调整。该项目投资超过30亿美元,超过松下等离子第五工厂投资额不少。在业界看来,这可能意味着松下目前正在建立的第五条等离子面板线可能成为全球等离子产业最后的一项大规模扩产计划。
这种对等离子前景的信心不足和液晶产业的信心百倍形成鲜明对比。目前,液晶屏幕在建的生产线包括夏普的10代线、友达的8代线以及奇美的8.5代线,此外松下和三星即将建设各自的8代线,友达也把10代线列入规划。这些投资计划的投入金额将接近180亿美元,远远超过等离子产业的总体投资计划。
上游厂商的一热一冷自然影响下游终端企业的战略决策。以松下为核心的等离子产业面临着面板资源少、面板厂商自身消耗高的特点,同时市场有对液晶电视更加认可,这必然影响到不具有面板资源的中端厂商的选择。为了拥有更多的原料议价权、减少受到某一个企业的制约,终端厂商必然更喜欢液晶产品。
同时,液晶面板资源丰富,未来的持续供应能力强大;部分面板企业专职上游生产,与终端企业不具有同业竞争,这必然使得终端企业在液晶产品上具有灵活的采购选择,增加终端企业的市场参与能力和供给性风险抵抗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等离子屏厂商进一步表现出来的信心不足自然会在终端厂商中产生传染。使得本来就在零售市场势单力孤的等离子产品更加显得“无帮无助”。一种显然的评论是,既然贯通产业链、拥有极大竞争优势的等离子屏企业都对等离子信心不足,那么“我们”这些不拥有任何上游资源的底层企业更没有必要替别人背上等离子产业发展的风险。
终端企业选择液晶方向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如果错了,大家都有损失;每个人都伤筋动骨,那么大伙就已然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不会掉队。反之,选择等离子则可能“不成功便成仁”!
事实上,终端企业的这种战略决策不仅仅是猜测或者分析,过去的两年里面已经成为事实。例如,06年不具有面板资源的索尼和东芝率先放弃等离子产品,专攻液晶电视领域,并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包括康佳、创维、TCL等诸多国内企业也纷纷倒戈液晶正营,而此前他们均大量研发过等离子彩电产品。而哪怕是海信、厦华这样坚守等离子阵营的企业,其主打产品也换成了液晶电视,对等离子产品“说的明显比做的多”。
伴随着最近松下和日立高调做出选择八代液晶面板作为平板产业新的竞争性战略投资方向,等离子阵营似乎“倒戈殆尽”。如果对比一下,此前松下对液晶的仇视,其前后行径可谓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