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进入“忐忑”时期。一方面,疫情影响已经进一步下降、疫苗的普及带来更高的社会开放度,电影行业拥有了复苏的基础;另一方面,零星散发疫情,不时的对特定地区、特定时间的电影院线开放带来压力。
但是,整体上国内电影行业依然处于“全球最佳的站位”之上。至少,这一年我们有《长津湖》这样再次创造电影票房新高的“力作”支撑。也恰是因为“整体的长期形势”依然向好,2021年电影院线设备采购的热情远高于2020年:
据3月2日,国家电影局会议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全国电影银幕总数达到77769块——这比2020年12月31日的银幕数75581块,增加了2188块。平均一个月一千多块荧幕的增量,几乎是崭新的“行业记录”。
当然,这种“创记录成绩”背后,也有2020年疫情下的“低增量效应”的因素。2020年数字放映市场经历了上半年的冰冻,全年全国增加了5794块荧幕。对比而言,2017-2019年,国内院线荧幕增量大约在每年9300-9700块。可见,2020年国内荧幕增长大幅下降4成。
但是,国内院线需求还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这一点却也被“实打实”的数据再次证明。如果横向对比:2018年,美国电影银幕总数为40575块,相比2017年仅增加182块——此前,美国长期保持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地位;截止2018年底全球电影市场荧幕量也不过18万+而已。
所以,2021年开年两个月就增加2188块荧幕,其中还有春节假期不能开工的影响,其数量对于这个窄众的小市场而言绝对谈得上“庞大”,也足以证明国内电影院线市场的“长期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10日,全国电影总票房超400亿元,达401.26亿元,银幕数量达80743块,总票房和银幕数量居世界首位,日均新增银幕17.8块。票房过亿元的影片达47部,其中国产影片33部,国产影片总票房已超过2019年同期。
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更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间,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同时,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
所以,院线市场可以说,疫情之伤痛与行业长期潜力,在2021年形成了很大的“忐忑心情”。一边发掘行业增长潜能,一边与疫情的不利作斗争,正在成为院线市场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