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东方的亏损、投资,以及未来发展。笔者认为,已经不属于简单的企业经营范围,而是产业经营问题。
这不仅是因为,京东方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强势的地方政府的参与;整个京东方液晶事业背后还有一个国家显示产业战略型转型和发展的问题;更是由于液晶面板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投资巨大、产能规模巨大,形成规模效益的投资则更为巨大(用业界大佬们的还说,就是没有千八百亿玩不出名堂),同时全球范围内的从业企业数量不会很多,竞争者集中在5到8家。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一个液晶面板企业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个产业。例如全球面板第一大国韩国,面板产业的主体就只是三星和LG而已。这样的局面也存在于日本和台湾。
而即便是在投资相对更小,市场范围更广、技术门槛更低的5代线一下的小尺寸面板市场,面板企业的产业化也是一个真实的话题。例如,2012年三星对旗下从事小尺寸面板、大尺寸电视面板和OLED面板的项目组和公司的整合;以及新成立的日本显示对于索尼、东芝等等传统显示企业小尺寸业务的整合,都已经说明液晶面板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之间的较量,更是国家产业之间的较量。
事实上,对于一个谋求全面的工业门类的大国,面板就像是半导体芯片、石化或者钢铁产业一样必须被当做国家战略重视的产业。尤其是作为中国这样一个电子大国、彩电大国、3C产品大国,拥有与其相当的面板产业不仅关系到经济利益收益问题,甚至关系到整个电子产业的安全问题。
面板产业的如此特点使得,政策上必须将面板产业的战略意义明确,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韩国政府就曾表示未来数年将再投入180多亿美元投资OLED和液晶面板产业。另一方面,也需要面板业的从业企业具有“产业经营”思维,例如日本显示的成立结束了日本中小尺寸面板业者的无序竞争,创造了新的市场竞争力。
思考这样的问题,则可以发现,京东方的全国布点不仅与其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融资体质有关系,更与面板产业服务于众多电子终端产业的产业规律有关系,同时还与其竞争对手的布局有关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京东方项目的支持,也不是单单看到巨额投资的GDP效益,更是看到面板在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链整合中的意义。事实上,不仅是京东方的项目,华星光电、龙腾光电、中电熊猫的项目背后都有着类似的地方政府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地方政府的力量是这些项目成型的最关键力量。
从这些角度讲,现在国内面板产业京东方产能最大、布局最广,同时在上游产品上的专注性最强,这些都有利于其未来的进一步成长和业绩表现。“国家和地方政府会认真经营面板产业,自然也就会直接的认真经营京东方这个公司”——这是行业内的基本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