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日韩和国内彩电产业之间的国家竞争和较量已经让国内彩电产业很受伤,但是还有更不好的消息:IT企业和代工的盛行最近也在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使得局势复杂化。
首先是传统彩电大国,日本彩电企业的代工比例持续升高,从09年三成已经上升到11年底的六成,未来则可能上升到七到八成。2011年,日元持续升值,全球经济衰退,加上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洪水等天灾,日本电子产业备受打击,索尼、日立、松下、夏普等液晶电视业务都爆出巨亏。为应对窘境,调结构、减产能、扩外包成为日系厂商的集体选择。
日立公司去年9月底日本各工厂将停止从1956年开始的电视机制造业务,计划将该业务全面移交给中国等海外生产厂家。2011年索尼外包代工比重由2010年的50%扩大到75%,松下公司也计划将外包比例由目前的10%,在几年内提高到30%-40%。而夏普也表示将把32英寸以下的普及型机种以海外工厂、委外代工方式为主,自身将专注于发展60英寸、70英寸的大尺寸液晶电视产品。
统计数据表明,未来全球彩电市场代工量比将有目前的三分一上升到三分之二。虽然目前的彩电代工还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但是国内代工市场也在快速发展。统计表明,2011年兆驰、康冠、清华同方为代表的代工彩电企业的出货在千万台以上,这一数字未来几年还将上涨。
代工对全球彩电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本趋同上。尤其是国内彩电品牌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将可能全面丧失。
另一方面,以芯片、软件为核心的智能电视业务的出现也在改写着全球彩电市场:在2012年美国消费电子展上,联想、谷歌、微软等IT巨头纷纷展示了智能电视产品或操作系统,甚至消息称,苹果电视也即将上市,此前宏碁、英特尔、高通等IT巨头也纷纷宣布要进军智能电视业务。一夜之间似乎彩电与IT的鸿沟已经消失。
IT企业进入彩电市场,其在上游采购、技术和品牌上都没有显著弱势。尤其是在IT显示大型化趋势明显和IT企业巨头云集,整体在芯片和屏幕采购上优势明显,在软件技术上更比彩电企业轻车熟路的背景下,传统彩电企业在智能电视时代的优势将主要集中在渠道方面。
或者,消费者对传统彩电企业的品牌熟识和渠道熟识会成为彩电企业在彩电与IT军营竞争之中的一个很好的“壁垒和碉堡”。但是这个碉堡必然经受不起IT企业长时间的蚕食。尤其是在彩电销售中起着决定作用的“连锁家电卖场”,也是IT企业的传统渠道。他们自然不会拒绝IT企业的电视机产品。
如果家电连锁卖场同等对待IT企业的彩电,那么传统彩电企业的竞争环境将继续恶化。IT产业固有的透明和低成本控制能力的特点,将与现有家电产业内彩电产品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而透明和低成本控制这类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文化元素势必会改变现有的彩电市场竞争格局。一些崭新的观念和方式将会成为彩电企业除了面对具体的IT彩电产品之外,也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彩电企业在2011年交出不错的答卷,但是2012年的前景并不乐观、利润增长的放缓或者下降的可能极大,本土企业国内销售和海外销售市场份额出现波动的可能不小,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竞争和新概念产品竞争的瓶颈也非常明显。处于战略性的考虑,虽然不能用危机四伏来形容国内彩电产业的境遇,但是除了代工产业值得乐观外,自主品牌、海外市场、以及上游产业的发展都不容乐观。2012年,以及未来的数年,国内彩电产业依然会在比较“难熬”的情形下度过:已知的危险与未知的变数同样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