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李东生:TCL卡位战 产业链整合应对巨亏环境

来源:英才 更新日期:2012-01-31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李东生:TCL卡位战 产业链整合应对巨亏环境

    TCL董事长李东生(微博)

    虽然董事长李东生新蓄的“一字胡”平添文艺范儿,但中小投资者可能更关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最新发布的年报预告。

    1月5日,TCL集团公布了201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11年全年实现净利润约为155,000万-18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47,240.32万元)增长约230%-2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5,000万-11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43,253.85万元)增长约120%-150%。”

    而在此前一天,解密TCL30年企业史的《鹰的重生》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李东生和财经作家吴晓波携手做宣传。

    业绩大增、新书出版,2012开年TCL双喜临门,公司股价更是借大盘上涨之势,在1月10日午后封上涨停。TCL高调再出发。

    然而谈及TCL,国际化并购是绕不开的话题。对此,业界至今仍存在不同的声音。

    有观点认为:“在TCL忙于整合阿尔卡特和汤姆逊资产的过去几年,也正是苹果改写手机市场格局的几年,也正是三星、LG借助核心器件优势引领市场变革的几年。”

    而学者吴敬琏为《鹰的重生》所做序言中写道:“如果一家企业已经在国内市场或者加工出口市场上经过历练,企业制度和管理体系也已基本形成,在做出认真准备的条件下冲出世界,放手一搏,完全有可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他们(TCL)当年做出走出去的决策,虽然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方向却是完全正确的。”

    以上两种声音,一个站在现在的时点,一个站在过去的时点,都不无道理,但在李东生看来,国际化并购与创新能力并不矛盾,他甚至认为正是因为并购了阿尔卡特,才让TCL通讯成为国内第一批获得手机牌照的10家企业的唯一幸存者。

    “TCL通讯2011年销售的4400万台手机中,4100万台是销往海外市场”,在李东生看来,国际化并没有失败,需要反思的恰恰是对技术趋势的判断。

    “我们并购的时候有一样东西没看准,就是说未来电视会往哪个方向走,究竟是等离子还是液晶电视,当时更多人认为是PDP等离子,当时汤姆逊有很强的DLP技术,我们认为汤姆逊的背投(DLP)更胜等离子,结果一脑门子扎下去,结果赔了大钱。”面对《英才》记者,李东生并不讳言当初的判断失误。

    而今,与其纠结于过去的失误,不如关注当下与未来。2011年,TCL主要发起与投资的华星光电液晶面板8.5代线已经开始生产。目前TCL已经具备了从液晶面板、液晶模组到整机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着眼当下,李东生面临最大的挑战是:TCL的再出发之路是否会因技术的升级而陷入不利?

    面对未来,中国家电企业家更需反思:不缺乏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不缺乏国际化魄力,更不缺乏管理效率,但大多数家电产业为何总游走在产业链下端,跟随国际家电巨头亦步亦趋,其根本何在?三星、LG迅速崛起的内因又是什么?

    夏普悔婚 华星出世

    三年前,李东生找到负责液晶项目筹备的贺成明,问道:“夏普不跟咱合作了,我们也很难找到其他家,要是TCL自己单独干,你有没有信心?”贺成明乍听之后愣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斩钉截铁地说了一个字:“有。”

    李东生就是用这一次简短的对话,让华星光电避免了夭折的命运。

    2011年8月,《英才》记者采访海信集团(微博)董事长周厚健时,曾经问及为何不考虑投资液晶面板,周厚健认为巨额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已经超出了自己的可控范围。可见,投资风险是让中国企业家望而却步的首要原因。

    那为何刚从国际化浴火重生不久的李东生要进入液晶面板领域?这其实与TCL在液晶模组领域的成功尝试不无关系。

    据TCL总裁薄连明介绍:液晶电视其实有三大重要环节,第一是面板,第二是模组,第三是整机。而从技术上来说,整机环节附加值很低,而且技术创新空间很小,如果要开发新技术,必须从面板和模组入手。当时国内彩电企业所需的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含背光模组的液晶面板占到整机成本的70%-80%,不仅价格高,而且经常因采购成本高和缺货而受制于人。

    作为TCL而言,进入投资较小的模组领域成为第一选择。2006年时,李东生就向已经担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鸿忠提出一个由国内彩电企业共同投资兴建液晶模组厂的“聚龙”计划。

    但是这个聚龙计划显然不会得到上游面板厂商的支持,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更害怕这个“聚龙计划”成为中国电视企业的价格联盟。同时,由于参股企业众多,各有想法,最终联盟破裂。

    这并没有让李东生丧失信心,终于在2007年末,TCL与三星达成合作协议,建设一个液晶模组厂。四条生产线,一条由三星设计,其他三条生产线在此基础上,参考其他工厂设计优化而成。这让TCL终于获得了自主建设液晶模组生产线的能力,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此后,TCL又进行了二期两条生产线的建设。

    在模组领域小试牛刀的同时,李东生启动了进入液晶面板的计划,并自2007年开始与当时技术最为领先的夏普进行了接触。但是,夏普条件苛刻,要求引进二手的6代生产线,这让李东生无法接受。

    但是2009年8月,夏普却突然选择了南京市和南京中电熊猫作为合作伙伴,三方达成共识:转让二手6代线的同时捆绑8.5代线。一波三折之后,就出现了本段开头的一幕。

    让李东生断然下此决定的或许还有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的样板。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富士康依靠一支招聘来的技术团队,从零开始,做成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液晶面板项目——群创光电。这让李东生感到,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团队,机会总是有的。

    而正当李东生准备招兵买马时,台湾群创和奇美换股合并给T C L一个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T C L就招聘到近百名台湾专业工程师。同时,曾出任LG显示业务副社长的金植表示愿意加入华星光电。

    机缘巧合,让华星光电起步就聚集了各路液晶面板“高手”,李东生本人也底气倍增,一人认购2.5亿元增发股份,最终募集45亿元资金。而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华星光电245亿资本迅速到位。

    从夏普悔婚,到2010年5月的核心团队亮相,7月定向增发资金到位,再到在2011年8月8日,华星光电正式投产,前后仅用两年时间。

    然而华星光电的投产时机却遭遇了行业最冷的冬天,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降,这不禁让人为李东生和TCL又捏了一把汗。

    对于未来的业绩,李东生并不十分担忧:“液晶面板是一个周期性行业,没办法保证投产的时点就是最好的,供求平衡打破之后,还会再恢复平衡,关键点是我们的竞争力。如果你的竞争力能够达到中位数以上,那你就有机会赚钱。”

    有分析师指出T C L的未来盈利能力关键在于面板的良品率,而对此,薄连明向《英才》记者透露:目前良品率正在爬坡,2011年底的任务是达到76%,但目前华星光电已经超过了既定目标,达到80%以上,集团给华星光电定的今年的目标是98%,如果达到这个就是世界级的水平了。目前模组厂的良品率已经达到或超过三星的水平。

1 2 3 4 5 6 下一页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