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诸多外资企业纷纷曝出亏损、裁员等消息不同,记者注意到,处在中国市场的国内相关企业,尽管也遭遇自来自欧美市场出口业绩大幅下滑的困境,却因为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特别是农村市场刺激政策出台等利好因素的带动,并未出现批量性的裁员、歇业等状况。对此,不少家电企业高层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家电业通过前几年的洗牌与重组后,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一位行业资深观察家却给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中国家电企业从未经历过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此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的整体冲击并不大。因此很多企业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来这轮危机冲击下的市场竞争。不少企业最近常说的第一句话便是:等到形势明朗,我们再做出对策。
记者也了解到,处在国内家电产业集群最集中地带的长三角、珠三角的许多家电企业自去年末开始便停产检修,市场销量也遭遇大幅下滑。
由于市场投入产出比失衡,许多彩电、空调、冰箱、手机等企业纷纷重新点燃价格战火,希望以价格手刺激终端需求增长,但收效甚微。而许多原来依赖对欧美客商的贴牌加工生存的中小型家电企业,则遭遇了关停命运。
在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变化,许多中国企业尽管可以固守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获得一定支持。却由于缺乏更好的进攻手段和参与海外市场的应急策略,已经在今后的市场竞争和战略布局上输了半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危机往往是企业重组的机遇,日本就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进行金融业的大规模兼并重组,更获得强大的发展。同时,危机引起外需突减,也迫使我们要改变过去低成本竞争的模式。在严酷的形势下,只有强者能生存下来并更加强大。
一些家电企业负责人则表示,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的机会与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无论是资源重组,或精细化管理扩张,都必须要找准定位,重新确定新的竞争模式。比如,资源重组就必须建立在业务有关联,优势能互补,能快速发展壮大的基础上。记者获悉,对于国内家电企业而言,重组与并购有先例可循,像海信对科龙以及TCL在海外市场的并购案。多年前海尔在一些地区对地方性家电小厂实施的收购,实现了对全国生产基地的布局和产业链的优化。国美先后并购永乐、大中、三联等对手后成为全国电器连锁巨头,都可以借鉴与参考。借助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应对风险、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