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讨论家用投影机普及化的时候,其实最大的伪命题是出自这个话题本身:到底有没有家用投影机的普及化市场。笔者认为这样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家用投影机和普通电视的区别就如同凯迪拉克跑车和奇瑞QQ、奔奔、奥拓的区别;也类似高尔夫球和足球、篮球、橄榄球的区别:一个是少数人的游戏和享受,另一个是普通大众的游戏和享受。在世界上不存在家用投影机普及的市场案例,就如同不存在凯迪拉克或者高尔夫球普及的案例一样。
家用投影机的市场的扩大(注意,绝不是普及),必须明确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影音发烧友和追求生活享受的“富人”们。——至少这是未来几年的基本状况。平板电视有今天的市场局面,也经历过五六年的“富人阶段”和之前更加漫长的“产业导入期”。而目前家用投影机市场则处于富人阶段和在此之前的产业导入期的焦点上。
08年家用市场的空前大降价,正式这种处于转折阶段的家用投影市场所表现出来的“产业急躁病”。这种病一方面来自于对奥运的良好预期,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平板普及的羡慕。更为深刻的原因则是没有深刻认识“富人阶段”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想通过降价一举跳过这个阶段,进入目前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人人都有的普及阶段。
一个有关家用投影机的首先应该针对富人市场营销的典型反命题是“如果有钱人都不愿意为你掏钱,凭什么‘穷人’愿意为你掏钱”!
在中国市场更广阔的阶层导入家用投影机产品,厂商应该学习“高尔夫”的成功营销经验。在高尔夫热真正出现之前,人们并不知道高尔夫是什么、更不用说会玩了。但是但高尔夫以一种“上层社会的运动”出现,身披“高档文化”的时尚光环的时候,那些中国的有钱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暴发户都被征服了。
既然家用投影机短期内(至少4-6年)还是“享受型产品”,那么在营销手段上就必须先享受起来。通过在应用体验和文化层面的营销,并由必要的渠道抵达所谓的上层社会,进而打开家用投影机市场繁荣的大门。
国内家用投影机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主要消费群体太依赖于“发烧友”,而他们只能是整个社会消费能力的一小部分。这与欧美市场家用投影机产品主要入住“上层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发烧友”群体对于普通消费者并没有“应用示范”意义,或者是这种意义很小。发烧友更多体现的是技术性追求,而不是文化或者生活品位的,而技术这东西是大多数人“不喜欢”去追求的东西。多年国内家用市场的探索也证明,依赖于发烧友的市场种子结构,不可能带来“家用投影机”市场的真正繁荣。
对于,08年家用投影机产品大规模降价后的思考,笔者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去找有钱人吧”,因为这才是这个产业能够成长起来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