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行业没有家用市场的发展,几乎就不会有什么增量:这是近三年来,投影圈的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在2018年必然继续下去。但是,亦是因为这是一个共识,所以“家用市场一直鲜血淋漓”。
首先,占据最大板块的微投,近百万台的市场规模,几乎都是“微利”产品。2016-2017年高价位高亮度1080p微型智能投影的实践证明,超过4000+价位,很难有消费者买账——对此,亦应理解:在五六千元,3000+流明标准家庭影院投影,以及四千元上下3000+亮度商教投影的挤压下,智能微投的高亮高价本是“价值鸡肋”。
其次,激光电视看起来不错,2017年170%的增幅,近7万台的规模,都是“价格够高”的产品。但是,价格够高,并不意味着“多赚钱”。不高的总量被市场10余个品牌瓜分之后,其实每个品牌都没有“规模”——即行业依然缺乏足够大的规模满足盈利预期。
第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算上传统家庭影院投影机,家投市场大大小小已经拥有三十个品牌的参与。这些品牌出身大不相同:彩电品牌、互联网品牌、渠道品牌、传统投影厂商、创新品牌等等。品牌太多,让高速增长的家用投影市场依然“僧多粥少”——“粥虽然更多了,但是分粥的人却更更多”!
因此,家投市场被形容为“三长两短格局”:即,规模够大、未来成长性够强、参与者够多;但是,每个企业的收益和规模有限、市场价格普遍偏低。
站在这一格局下,2018年的家投市场依然难言“利基”,血雨腥风的竞争难以避免。更多的品牌会考虑“生存”问题,而非“盈利问题”:主动退出、被动退出、拼命死博的都会有。这将让家用市场成为投影行业的“绞肉机”。
当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这种格局利大于弊:一方面,供给丰富、选择余地大、产品价格也会更便宜;另一方面,不幸选择了一些小众品牌,可能数年后“品牌不在、维修无门”。不过,后者是很少的一部分情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前者,“更丰富的供给和更低的价格,更会促进市场的规模扩大”——2018年家投将继续以三十万以上的增量,引领整个投影产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