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VR HDR 曲面 量子点,概念都走下神坛
显示产业的技术进步是为了什么?答案是挑战视觉的极限——但是,绝不是用机器的极限性能去挑战“视力”的极限!后者,则对应于概念战。
也许读者还记得10年特别流行的一个概念“动态对比度”——这个概念让液晶电视的对比度参数从几百比一,一下子上升到了几万、几十万,甚至今天可以做到的百万比一。但是这真的有意义吗:人眼一般情况下对“对比度”的识别在1000:1以内,传统TV信号的对比度采样长期只有100:1。
显示行业,尤其是消费品的彩电产业,总需要制造一些概念来“获得卖点”和“额外利润”。因此,当一些品牌动辄号称“性能提升50%”的时候,消费者看到的是没有差别,以及差别不大。2016年彩电市场是这样,2017年依然如此。但是,概念营销总要褪去皇帝的新装,最后更多的是“一地鸡毛”。
2017年的彩电显示概念会有那些呢?HDR将继续发飙:已经有厂商表示要推出峰值局部亮度1500流明的液晶电视。但是,消费者长期观看电视,比较舒适的平均亮度应该是250流明到400流明。HDR这么高的峰值亮度,除了浪费能源和“闪”过眼前外,真的能提升多少画质呢?至少从技术看,这只不过是更宽亮度范围内的分区背光调整和液晶驱动算法的革新——不是“新突破”,而是“老黄历”。一个简单的回答可以如此书写:如果这么做真的有神奇的效果,那么这类产品早就问世了。
在HDR之前,QLED量子点电视已经扛起“色彩”效果的大旗。号称提升传统产品50%以上色域宽度的这个新技术,在2016年迎来的最大的上游材料工厂:QD Vision台湾工厂倒闭。而且,三年努力,QLED改良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比依然不高。但是,理论而言“QLED”的新内涵,电发光产品概念的优势要强于OLED,但这一概念还只是停留在实验阶段。前者距离量产第一个可用产品还有很大的距离。OLED则在2017年能覆盖三分之一的手机屏幕。
如果在更古老的“梗”里扒一扒现在“半老徐娘”的曲面电视的“灰”,市场足以发现这个规律“曲面电视是3D电视的接班”。3D电视已经被市场证明并不成功。因为效果差、内容少,还头晕。可喜的是曲面电视没有以上三个问题。但是曲面电视真的问题在于,50或者70英寸的屏幕,本就在一两平米之间,这么小的屏幕弄一个曲面,无法呈现国家科技馆穹顶屏幕那种数百甚至上千平米的震撼效果。所以,曲面不是不好,但是电视太小,容不下“理想中的那么多丰满的期待”。
当然,显示行业在神坛上走过的概念还很多、很多。甚至一些概念未必与电视有关系。例如2016年很火的VR:近眼显示的逼真感、立体感,也可视为另一种3D电视的接班人。只不过,这次换成了头盔和眼镜显示产品。然而,在2016年概念大热的同时,却是9成产品是售价两三百元以下的“廉价货色”,且专业内容到眩晕视感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2017年,VR依然会流行,但是恐怕不是家用当主角,工程和特种信息行业,VR更有“钱途”。
昨天的概念已经渐渐被看穿、看透,甚至成为强弩之末。那么,2017年还会有哪些电视概念被发明呢?估计,在液晶高度成熟、市场依靠概念发酵获得眼球的背景下,能被挖掘的“名词”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实用化的产品还是会在大尺寸、4K和智能三个概念中创造价值。毕竟2016年50+以上电视国内占比接近4成、4K产品产品占比超过4成、智能产品渗透率升到8成——这才是实打实的“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