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了很多,读者最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就是投影产业互联网+如何走?对此,笔者的答案非常简单:服务化——产品服务化、品牌服务化、渠道服务化。
首先,产品必须是基于精准定位、精致需求设计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特定性的“消费习惯”。而传统的产品线覆盖性的研发创新与产品体系则将被颠覆。这一产品形态转变会直接扭转投影产业低端市场对价格战的依赖,亦会大幅度降低企业产品线的复杂性。同时,也只有高精度的产品定位才能建立以“粘性”为中心的品牌文化价值,形成企业长尾效益的产品基础。
精准定位的产品是建立在对消费者的高度认识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企业快速的产品研发与迭代周期之上。这种产业能力体现了“服务”二字的真正本质:因需而动,适时革新。
其次,投影产品的品牌必须服务化。从传统的品牌对应商品,转变成品牌对应“需求满足能力”。如小米是高端性价比的代名词,而红米则是低端廉价性价比的代名词。这种品牌与需求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企业品牌从技术和产品的“冷兵器”,到“服务”价值的“热情”粘性的革命。
第三, 渠道亦必须服务化。传统的投影渠道、销售体系更多的是围绕产品分发来运转,更多的承担了仓储、物流的价值。而O2O时代,渠道可能不在直接接触产品,而是围绕产品的部署、应用、维护来运转。这将是典型的“服务化”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电商、渠道服务、品牌产品、物流和仓储会通过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服务化的渠道商将必须学会在这种“生态”中的共生与互助哲学。
传统投影企业的互联网+概念,必然以服务为中心。因为互联网自身就是一个服务产业。投影+互联网,必然加出来更多的服务价值。那么为何说“服务”才是未来唯一必然的事情呢?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投影产品将生存于一个复杂的生态之中:如工程投影必须与租赁商、内容商、信息系统等高度融合;家用投影则要进入整个智慧家庭的生态框架;教育投影则需求智慧教育产业体系的大力支撑。这种生态生存中的根本规律是“外延环境决定内在生存质量”。投影厂商必须学会与这些“外延生态打好交道、做好互通”,以构建共同的价值体系。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投影企业必须具有精致的小企业精神:即时刻要有生存危机感,树立扁平化的架构和人人创新的价值体系;要有高度的策略灵活性,具有极其迅速的市场反应,产品发布不再是一年两茬,而是短平快的快速迭代;服务上要彻底医治大企业病,做到一对一保姆型的服务精神;营销上,要确立与客户和消费者无限沟通对话,零距离感知的粘性“一家亲”文化,为实现产品从研发到售后的优质服务提供平台基础。
第三,互联网+时代渠道和厂商的关系必然变革。渠道的未来属于服务,品牌的未来也是服务。但是这两个服务内容不同。渠道侧重于实现,品牌侧重理念和文化。这使得渠道和品牌之间的互补和粘性关系会更为密切。但是,事情的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造成的产品快速迭代和需求迁移的崭新动力模型,使得渠道和品牌的合作将更为容易出现裂痕。渠道商选择为多个品牌服务,并拥有自己独立品牌价值将成为主要趋势。互联网+对渠道的变革之一,既是因服务价值的深度确立,渠道地位空前独立和自主化。
总之,互联网+不是一个未来命题,而是已经在投影产业至少已经深刻发展了3-5年的“进行时”概念。目前,国家把互联网+作为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方向和产业升级手段,必然加快多数产业的互联网化进程。尤其是对于投影这样的本就属于“信息电子”设备的产业,互联网+只会来的更为猛烈。对此,各位投影人,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