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ED和OLED的产品竞争,在现实中还没有形成。因为,消费者能大量购买的电视只有ULED,OLED电视离海量上市,至少还有三年的距离,而海信则是ULED最主要的推动者(其它彩电企业也在做这类技术,只不过没有海信如此高调。)
站在现实市场利益和销售的角度上,海信需要扩大ULED电视的认知面,进而扩大自己的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无疑是和现在最流行的概念“OLED挂钩”了。这不,海信3月27日发布会一完,各路“圣贤”:媒体、独立撰稿人、博客、论坛、专家、厂商,“比里巴拉、比里巴拉”,或捧、或摔,一通评论,犹如很多免费广告,为海信ULED做了宣传。而且,这些宣传是和最时髦的OLED概念一起的,这自然会使得ULED也“高大上”起来了。
海信这一营销策略,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即便“你们都说OLED是未来,ULED的‘前途’是扯蛋扯出来的”,海信也是稳赚的。因为,现在市场上能大量购买的产品只有液晶:ULED液晶电视则是这些产品中的高端代表——OLED的支持者再能说的“天花乱坠”,也解决不了现在“无货可供”的市场紧缺局面。对于真正要够买电视的消费者,最终的选择只能是ULED。这就如同,人们越说苹果手机贵、物不及值,苹果越火;人们越是强调小米“饥渴营销”、小米卖的越多,道理一样。
海信这一营销公关还有一个更精彩的部分:OLED阵营必然出来“免费洗地”——这基本上是利用对手为自己做宣传。而且,宣传结果必然有利于海信ULED,这一点,OLED阵营并非不清楚,但是却无能为力:这就是“阳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