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产品,首先是一个显示产品;彩电企业首先是一个显示企业;彩电产业首先是一个硬件产业——不是平台、不是内容、也不是软件。因此,从历史脉络讲,彩电企业优先做好显示这个功能、做好硬件这个定位,是企业战略的根基。
事实上,可以参考PC产业,OS、网络平台、应用软件和内容商、硬件商的分离竞争体系,来看待智能电视的未来——彩电为什么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兼容的硬件产品呢!在家庭智能体系中,真的有所谓的“中心”,或者“核心”产品吗?也许这个体系本身就是“分布式、对等”拓扑结构的,彩电企业努力建设自我为中心的智能体系,只会迷失掉智能家庭产业的本质。
“当人们在智能家庭中需要显示的时候,就会选择彩电”:这是多么简单,而又可行的产业格局啊!这就如同,人们需要空调就会想到空调、需要做饭就会想到煤气一样简单和自然。彩电企业不需要纠结,人们需要显示功能,是因为云、游戏、社交、购物还是视频,是因为腾讯、百度、完美世界还是阿里巴巴!
因此,笔者认为,自2003年多媒体电视诞生以来,彩电企业就在内容和服务平台上做了很多尝试,这些尝试现在应该可以画一个句号了:因为彩电企业在这些具体服务上并非专业玩家,彩电经过从多媒体电视到智能电视近10年的应用躁动之后,产业性的回归硬件已经是大势所趋:典型的例子是,联想的200核智能电视的消息一出,广告效应刚刚的!这说明,消费群还是非常在意“硬件”指标的。而以联想在PC硬件竞争上,全球独步的功底,其不以这个做竞争点,才是“重大战略失误”。
但是,强调彩电企业回归硬件这个本质,回归视频这个本质,却不能成为将彩电企业困死在“历史”上的理由,彩电需要回归,也需要创造:在智能体系中,彩电如何创造自己的未来,如何真正融入生态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分成两部分,一是盒子,二是兼容。
彩电的传统是显示,是视频;智能时代,彩电的进化方向则是计算(盒子则代表了计算)。这就决定了彩电企业不能简单的定位成一个显示器。彩电更应该是显示、计算、通信设备的组合体,彩电企业即应该生产最简单的视频的彩电、也应该生产复杂的智能的彩电、更应该制造智能盒子、智能路由这类彩电外周设备——甚至,彩电企业还应该生产配合彩电的互动操控、音响、存储、传感器等设备: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硬件生态链”。
彩电的传统是显示,是视频;智能时代彩电的应用会多元化。一个彩电仅仅适合单一的功能,是一件无法容忍的事情。所以,彩电企业不是选择和单一互联网、内容,或者其它服务商来合作,彩电企业应该选择让产品更多的、不断的兼容更新的功能和应用。最近,长虹CHiQ电视做了一次重大的迭代升级——这本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却成了一个新闻,这恰恰说明,彩电企业在平台功能性上掌控好不断升级的用户需求、做到产品的向前兼容上,还有待提升和进步。现在长虹起了一个好头,希望能成为一股产业新风气。彩电产品的兼容性,还包括对不同“玩家”使用的外周硬件的兼容上,包括鼠标、键盘、游戏手柄等等(这一点上创维已经走在了产业前列)。这就要求彩电企业不仅和所有的平台商、内容商合作,还要和很多的外设厂商合作。
在更大的产业层面上,智能家庭这个产业层面上,彩电企业还需要明白,不仅仅只有彩电这个产品在玩“智能”这个概念。如海信在家用安防和智能家电、云家电上的努力,只有空调的格力也需要做智能化的努力、百度在存储,视频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努力,都构成了智能家庭体系的其它更大的产业部分。所以,单纯的彩电企业要和白电企业有合作关系、有生态融合意识;海尔这类综合性的家电企业,要在自己自有产品线形成智能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和同业伙伴的智能融合问题;百度需要将自己的云在家庭、随身设备、PC传统设备、私家车,公交等公共场所设备领域延展开来——在这样的产业视角下,彩电更将只是智能家庭和智能生活的一个“边沿和角落”,但是却也是一个独特功用、不可代替的重要元素。
智能家庭没有核心:盒子不是、电视不是、平台不是、数据也不是——这是一个分布式对等结构的应用生态和体系。理解到智能的这个本质,彩电企业就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未来属于“高配兼容性硬件”商这样一个“定位”的科学性。这一定位变化,也是2013年以来,盒子市场、智能家庭市场的各种变化,所应该带给彩电企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