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种叫做“流媒体”电视的新产品,在国内彩电市场诞生。首先推出这种产品的品牌是海尔。流媒体电视的出现,是电视首次与网络挂钩:虽然其应用方式仅限于将网络下载的内容,拷贝到优盘上,然后通过电视机的USB接口播放。
2013年,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公开表示:“谁反对拥抱互联网,谁下课”。再此之前,创维刚刚完成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新一代智能电视的合作。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和互联网拥抱”,从一种新型的彩电应用创新,变成了彩电产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彩电与互联网的十年交集
2004年,国内彩电品牌海信正在酝酿推出IPTV、电视电脑一体机。这是一种将电脑和电视全部软硬件和应用集成在一起的产品。但是,海信的这次尝试并不成功。此后的05年和06年,“超前”的电脑电视一体机逐渐退出了舞台。
与此同时,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在琢磨着怎么推动IPTV的发展。此时IPTV的概念还仅限于“用电信网络、互联网传输电视节目信号”。并同时提供互联网性的交互功能。中国电信,在上海等地为这种新业务模式做了很大规模的应用试验。但是,由于涉及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两大集团的利益交割,IPTV推进缓慢。
做着互联网进客厅大梦的还有“盛大盒子”——这是最早的完整互联网电视形态。盛大希望通过一款低价的盒子产品和网络传输数据的技术,将区别于传统广电模式的“内容”,尤其是互动内容,推给客户。这一模式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独创性。但是独创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盛大的模式触动了多方的既得利益,有没有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与当时主流的应用格局不能融合。这决定了盛大模式始终是长不大的“孩子”。
时间推移到2007年前后,互联网和彩电的结合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这两年的时间内,国内互联网市场诞生了400多家视频网站。这些平台能够提供的影音娱乐内容的丰富性、可选择性远远超过了传统广电平台。虽然,此时的互联网内容还不能直接进入广电网络,但是谁也阻止不了“消费者”用脚投票:从这一刻开始,大量的电视观众开始流失,并转向互联网。2011年,北京市的研究数据已经表明,传统电视的开机率已下降到了30%。
实际上,在互联网视频、正版视频、原创视频内容不断充实,以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服务,不断提升的宽带带宽、不断降低的网络价格的影响下,摆在电视和广电产业厂商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要么你也做融入互联网,要么等待凋零。
这一时期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是央视主导的CNTV,即国家网络电视台的成立。它标志着互联网基因的内容和内容分发方式,作为未来家庭个人娱乐的主要方式和方向已经得到广电领域最权威参与者的认可。
2010年第三季度,海信在国内彩电界发布了一款新品:他与2004年海信的电脑电视一体机功能上差异并不大,甚至更为灵活易用,并价格低廉。海信管它叫做“智能电视”!此后,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智能电视就成为了整个彩电产业的主流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7成。这种产品,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像普通电脑一样任意安装程序、扩展功能,并浏览互联网。在技术上,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体系一致,相对传统电脑产品具有应用更为简洁、成本更为低廉的优势。
智能电视的问世,实际上已经彻底打破了电视和互联网之间的障碍:无论是技术的、应用习惯的、市场需求的,还是政策的壁垒,都在这一刻彻底失效。但是,作为彩电企业,他们拥抱互联网的道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