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联想、鸿海以及夏普之间的“屏幕”和合作纠纷不会有真正的结果。因为夏普的利益早在2012年,在其接受鸿海入股新界十代线工厂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被伤害。只是,现在夏普的这种利益伤害变得更为厉害,从被稀释甚至成为了一种牺牲!
夏普十代线、新界工厂一半的产能出售予鸿海的时候,夏普就需要意识到,即便苹果彩电如期上市,也不一定就是鸿海代工;即便是鸿海带工了苹果彩电,也没人能保障其使用的就是夏普屏;即便鸿海代工苹果彩电、并使用夏普屏,也未必就能消耗十代线50%的产能。这也就是说,夏普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白,鸿海入住十代线后,金贵的夏普屏,必然通过很多渠道流通到很多难以控制的厂商手里,并在终端产品上和夏普自己的彩电产品竞争。更何况,现在看来苹果智能电视已经难产,鸿海必须千方百计消化十代线的产能。
而且,一旦夏普十代线面板向外流出,其它采用者或者隐性、或者直接的就会使用液晶显示界大名鼎鼎的“夏普屏”的口号宣传产品。这一点夏普几乎没有办法真正做到的有效控制。
夏普的另一个头疼之处在于:即便是在业界人士都清楚,一条液晶面板线可生产很多种技术类型、品质差异的产品的背景下,夏普自己也很难将这句话说出口——夏普不能说夏普屏也有好有坏,有高低档之分。如果夏普这么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会是合作伙伴鸿海。
所以,夏普的利益,尤其是核心的,30年坚持打造的液晶之父、夏普屏的美誉,在去年就已经注定不再属于夏普一个人。这项软资产已经被很多竞争者利用。更为重要的是,乐视超低级电视的价格,6999,已经触动了整个夏普屏产品线的定价原则。这种破坏性的价格的出现,以及被鸿海的允许,不仅会稀释夏普屏的市场价值,同时也会逐渐损害夏普30年液晶技术坚持所形成的市场认可和认知形象。
在6999和夏普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夏普的品牌利益无疑已经不是简单的被竞争和稀释,而到了被“刻意”牺牲掉的水平。这也是夏普为何对乐视反映如此强烈的更深层原因。
破坏者乐视、无奈者鸿海、合作者联想、牺牲者夏普:这就是现在这四者之间最真实的关系。
鸿海需要的是消化产能,这一点上也许乐视能帮他;联想扎扎实实想做彩电、做PC+,被卷进这场对其无害的争议只是偶然;乐视很希望进入彩电圈子,但是这个圈子水很深,玩正面竞争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因此只能做现有规则的破坏者:从打破的世界中寻找成功的缝隙和机遇;但是对于夏普,自己无论怎样的表现、或者不表现,都是利益的牺牲者——从利益角度看,夏普宁愿不要站在目前这种舆论的焦点位置上(但是这种假设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