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4K的更抢眼,2012年新型液晶面板切割尺寸则表现的“更为实在”: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在全世界的商场中都可以选购到的产品。
36、39、43、48、50英寸从2011年底开始登陆彩电销售市场。彩电市场的主流尺寸范围正在全面增长,消费者也拥有更多的尺寸线可以选择。据悉,在新尺寸线中,韩国的三星以切割43、48英寸为主;台湾的友达和奇美则以切割39英寸为主;韩国的LG主要切割36.5英寸。不同面板企业选择不同的新尺寸切割主要与其拥有的面板线玻璃基板尺寸不同有关。
简单的机械模型下,液晶面板可以认为是由多层的光学和电子电器薄膜在一整张玻璃板上平铺,然后在切割成需要的尺寸而成。实际制备过程中,有些薄膜材料层是在切割之前加上去的,有些则是在切割之后在加上去。
但是不同液晶面板线因为玻璃基板几何尺寸不同,切割不同尺寸的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的利用效率并不相同。因为这个几何尺寸上的差异,因此不同生产线切割同样尺寸的液晶面板总会出现“边角料”——这就例如利用一块布裁剪衣服,制作不同款式边角料的数量不同。例如,同样是1100*1250MM的5代线切割36、40、46寸液晶电视都只能切出2块,玻璃基板的使用效率从55%到90%不等——这使得5代线生产的36和46寸液晶电视的成本差异很大。
如果能够尽可能采用边角料更少的切割方式,则有利于提高玻璃基板和一些镀膜层材料工艺成本的利用率,进而提升企业效益。——面板企业采用的上述切割新尺寸的一个显著效益是使得玻璃基板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
新型切割尺寸的出现与传统尺寸比较拥有成本上的优势。玻璃基板利用率的提升,就是降低产品成本:虽然选择更大尺寸切割也需要在一些材料上增加消耗。例如,奇美8代线切割55寸面板玻璃基板利用率可达93%(6面取),优於52英寸面板的86%(同样6面取)。都是生产六块彩电屏幕,切割55英寸产品显然比52英寸更具经济效益。
然而采用更高效率的切割方式,还要与市场需求和成品率控制技术结合。早起的液晶面板线切割效率很难上90%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成品率”问题。但是随着液晶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现在,玻璃基板达到95%利用率的切割规划,也能保证很好的成品率水平了。这些也是新彩电尺寸线不断涌现的原因。
同时,彩电新切割方式还改变了以往低世代线主要切割小尺寸,高世代线切割大尺寸的局面。在90%的利用率上,5代线也可以切割2片46甚至48英寸的电视单元面板——成本和8代线相当,甚至更低。而夏普则将用龟山2号工厂8代线为苹果生产iPad触摸屏液晶面板。因此,未来从5代线甚至4.5代线开始的面板线,切割什么尺寸,将与这个尺寸的大小无关,而只与市场需求和玻璃基板利用率有关——面板企业将尽可能切割玻璃基板利用率在90%以上的尺寸。而目前业界拥有5、5.5、6、7、7.5、8、8.5、10等超过8种尺寸的世代线可以选择切割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用面板——这会使得液晶电视的尺寸也更复杂话:更复杂的尺寸则对应更复杂的价格体系——这自然更复合面板和彩电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