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的面板业投资中,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新建项目——这会直接增加行业产能(例如京东方合肥8代线、LG和三星的大陆8代线、京东方和三星5.5代线);另一类则是改造项目——这一类不会增加行业的总产能,而且在改造施工中,会降低行业的总产能(例如京东方、三星、LG的大尺寸OLED供给线);第三类则是面板前端项目,例如华星光电的6代LTPS,这些项目对行业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虽然面板业的投资可分为以上三大类,而且并不是每一类项目都会增加行业产能,但是业内对面板业持续7个季度的行业性亏损以来,产能却进一步提升的担忧还是存在。因此,面板行业必须寻找“高利润”的产品,作为在开工率不足的情况下盈利的基点。
触摸屏、视网膜面板、4K2K的彩电用液晶面板、OLED就成为了大家尽可能争取的产品门类。此外,如果能争取苹果这样的高端客户,也是提升盈利能力的一个方法。
尤其是在韩国企业在小尺寸和大尺寸OLED面板方面都领先的情况下,其他面板企业提供4K2K的LCD面板就成了折中的办法。因为,OLED面板还面临着提高成品率的压力,短期内难以生产大尺寸的更高分辨率的产品。通过同4K2K的LCD面板,液晶面板能够形成与OLED的产异化竞争:这种液晶面板技术上是成熟的,在专业市场,特别是医疗、图形市场已经通过了市场检验。
4K2K这是LCD面板面对OLED的一个不错的竞争选择:据悉首批苹果电视即将采用的就是夏普公司的4K2K面板。但是,对于更高分辨率的LCD产品,还面临着一个难题:没有足够的4K2K信号源的支持,面板特性难以发挥——虽然即便显示低一层次的1080p信号,4K2K面板依然可以获得更好的平滑度,但是毕竟这种画质改善是很少的,同时还必须配合更强大的彩电信号处理转换系统(这回导致终端成本的增长)。正因如此,4k2k技术将很难进入大规模普及市场。
LCD面板狙击OLED面板的另一个杀手锏是价格:不断下降的LCD面板的价格将是更多消费者选择LCD面板彩电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五六年之内,OLED的价格很难追赶上LCD产品:最好的预期是三年内OLED的价格下降到同等尺寸LCD面板的1.5倍。
对于价格这个问题的出现,OLED行业给出的解释是:现有的涂覆技术成本较高(涂覆成本是OLED加工工艺中单体成本最高的步骤之一)、OLED材料量产规模小成本也较高。这两点未来会发生转变。例如OLED材料需求增加,成本一定会下降。如果印刷式的OLED涂覆技术过关,涂覆成本会下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另外,如果不考虑技术的成熟度,仅以理论成本计算,OLED彩电的成本要低于LCD产品,特别是OLED屏幕不需要背光源的这一特点,将会成为其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
事实上,无论是提高分辨率、还是降低成本,或者是显示效果方面LCD产品都不具有“成功阻止”OLED产品普及的可能。因此,全球范围内的大型面板企业在2012年已经都进入了OLED竞争行列:
京东方在第三季度可能供应46寸OLED面板,同时加速建设5.5代OLED线;华星光电在建设6代LTPS线(这种产品是六代OLED面板的重要部件)——这是全球大尺寸面板供应商中后起之秀,大陆企业的规划。做为行业先进者韩国企业、台湾企业无不在大尺寸、小尺寸项目上全力投入。只有日本企业受制于金融危机、日元升值以及连年亏损影响动作落后:但是松下、日本显示等也在谋划OLED项目。
大尺寸面板供应商中只有夏普在OLED方面动作最小:首先,夏普在LCD方面投入巨大,而OLED技术储备却不足;其次,夏普去年巨亏,进入OLED行业缺钱是大问题;最后,夏普的合作伙伴、液晶面板线的战略投资人鸿海旗下的奇美已经进入OLED行业——即便夏普现在脚步慢一点,也可以期望依靠日本在OLED产业链上的优势以及奇美的成功经验后来居上(虽然这只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