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平板电视最主要上游资源的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占据液晶显示器成本的8成以上,占据液晶电视成本的7成以上),以及未来的OLED面板的本质是半导体显示产品,隶属于IT产业范畴。
从产业起源上,液晶技术一个率先应用于IT产业、信息化应用中的技术。典型的案例是早起的数字计算器用的单色液晶屏、手机应用的液晶屏幕。甚至,液晶显示的大型化也是应IT产业的发展需求而生。80年代初,东芝率先把液晶显示应用于PC产品,诞生了笔记本电脑。此后液晶显示器有大量的在态势电脑上应用。在彩电产业大量应用液晶显示技术之前,液晶显示在PC行业就已普及。
从技术来源上,液晶产业具有多元性。包括特种新材料、光学产品和加工技术,但是更包括IT产业、半导体产业最关键的应用技术和准备:光刻机。目前高品质光刻机技术只垄断在少数国际巨头手中,而且价格昂过。此外很多液晶制备过程中应用的高档蚀刻、蒸度技术设备也与半导体行业采用的设备技术同源,供应厂商重合。
在产业投资规律上,液晶面板和芯片产业也有类似处。二者都遵循大投入大产能的规律。例如,建立一个具有规模竞争优势的液晶面板企业,年产能至少在1000万片32英寸液晶单元,投资额在200亿人民币以上。而要形成区域的上游配套能力,则需要三倍于此的投入。这与目前半导体芯片行业,最新制程工厂,实现规模效益的投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非常类似。投资大、产能也大的特点,决定了大尺寸液晶面板行业是少数巨头的天下。
在市场销售规律上,液晶面板和半导体产业都必须遵循开放式的原则。全球CPU巨头intel也为别的企业代工芯片;三星半导体是苹果手机芯片的重要提供商……液晶面板行业的特点也是如此,TCL主导的华星光电液晶面板向全球企业敞开销售,三星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品牌彩电企业,更是最大的面板供应商之一,而不愿意向别人出售面板资源的夏普则深陷亏损,甚至必须考虑出售液晶面板厂的股权……
谈论液晶面板行业和产品的IT性质、半导体属性,更与这种产品的技术性能“标准化”程度之高有关。通常,不同供应商的同类液晶面板产品,关键技术指标差异并不明显:不存在采用不同企业的配件造成的终端产品性能的巨大差异性。同时,面板也像CPU那样在根本上决定终端产品的性能:采用不同面板或者CPU的终端产品的关键性能、主要应用体验,由这些不同的面板决定,而不是周边的配套组件的差异。
液晶面板的标准化属性也是液晶电视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更远。作为显示产品的彩电的基本显示性能在选择某一类面板的时候就已经基本确定。其它辅助配件无法根本性的改变产品显示效果。同时其显示效果也不会因为采用面板品牌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一定意义上,面板的关键指标就是彩电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在不同面板供应商之间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和同类产品的一致性。
以IT和半导体行业特征出现的液晶面板产品,是液晶电视最核心的配件。它与液晶电视同样要采用的画质处理IC、通用计算IC、甚至功率半导体IC等半导体组件,成为新型数字平板电视成本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其全部性能的最关键决定因素。几乎彩电产品的9成成本和95%的性能与这些IT化组件息息相关,或者直接由其决定。
这些半导体特征的组件在传统彩电产品上的出现,实际上,已经使平板彩电成为了IT产品。这也符合目前三网融合、数字化、信息化的产业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