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电子书产业峰会:关注电子书市场如何启动

数字化捷径:选用优秀的技术
来源:百道网 更新日期:2011-01-10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第一变与不变。

    就是讲这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近一两年来我思考的结果,也正是这样的结果,才坚定了我这样一个相信。数字出版首先是一场技术革命,就是一个方式、载体和媒介的变化。这种方式和媒体载体的变化刚好引发了可以称得上是产业革命的东西,它造成了什么样的变化?

    数字出版本身造成了两个大大变化:一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二是销售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称为革命。所有的数字产品的销售是无形的,不需要物质形态的产品,从这里搬到那里,从那里搬到这里。

    所以,产品设计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发生变化,三大因素当中2/3发生了变化和革命的时候,这个产业能不引起恐慌吗?尤其是引领这个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变化的又是所谓的门外的野蛮人,不仅呼喊呼号,而且已经挥刀开始相向了,对于传统出版业是造成了创伤。

    所有这些变化,一个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业务模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传统的编印发的模式,作者把内容提供给出版社,或者出版社自己原创的内容进行编辑加工之后,交到印厂、书店和地面店,包括网上书店,这样一种编印发的方式。而数字出版的产品形式发生了变化,仅仅是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的变化,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有IT里面的生产商们就像我们现在的印刷厂是一样的角色,只不过是需要不同的格式,甚至是内容都在发生变化,甚至用它强大的技术动力功能都在发生变化而已,一样要制造出一种产品形式,不管这种产品形式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取代不了内容。

    当电视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所有的电影人惊恐的程度,包括我们作为一般公众对于那个产业未来的预测和判断都说电影完了,谁还会花钱去影院看呢?电视上全放电影。但是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家看到了,电影还在火爆。

    所以,传统出版业这一块业务,当数字出版成为主要的图书承载形式和主要方式的时候,传统出版不会死亡,它的存在也应当还是这种贵族式的生存方式。

    数字化捷径:选用优秀的技术

    数字化已经成为传统出版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具体的数字出版技术方面,国际数字出版业领先于中国10多年,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在1月9号的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上,英国环球出版咨询公司独立顾问王霞介绍了欧美各国的数字出版经验,为中国数字出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当前,国内能够提供数字出版技术服务的公司屈指可数,出版商数字化转型的选择面很小。但欧美的专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有近百个,经过十多年的完善,已经非常成熟。王霞建议中国出版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数字出版的前期投入成本。王霞介绍了欧美数字出版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引起在座出版商的强烈共鸣。

    一是欧美数字出版注重长远规划和业务分析。所有的行业,包括金融、能源、制造、出版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一定会有一个咨询和业务分析的过程,可以实现自己个性化平台和市场盈利的目的,节省大量成本,而国内出版商在数字出版中很少进行这项工作。

    二是注重技术的长远适用性。欧美出版商会选用最先进的产品、成熟的模块和一些国际化的标准,务求达到在5到10年之内在技术平台上不会落伍,就像自己家里买车一样,能够在10年之内符合家庭的需求,而不是两三年就换。但目前国内出版社还没有意识到的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三是要有更大的数字出版的概念,出版商的客户不单纯是个体的阅读群体,还有可能是企业。这是中国行业在数字化和企业化转型的过程当中,值得借鉴的发展之路。

    四是数字化流程实现之后,要把内容以B2B或者是B2C的形式销售给用户,互联网经济的营销模式和传统的营销模式就有很大的区别,一定要有适合他们的营销理念,同时最大限度的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进行营销。

    五是数字出版的过程,不管是电子书的制作或者是数字传媒的营销,或者是互联网经济的营收都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最大的用户群体就是我们内部的员工、编辑和我们信息化的用户。如何使他们更有效的利用你的平台?在国际企业上,尤其是出版企业在国际化过程当中,他们对于整个产品系统不断的优化,内部员工的培训非常在意。因为只有用好了这个平台,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整体的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

    除了这些战略性的问题,王霞介绍了欧美数字化平台的设计思路以及国际出版企业惯用的信息化结构平台设计,为中国出版同行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内容。

 标签:
上一页 1 2 3 
本文导航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