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彩电产业链
在国际化低潮之际,TCL管理团队曾反复求索,研究国内外其他企业的国际化成败案例,发现三星、索尼在国际化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1993年就踏上国际化之路的三星,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对业务模式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调整,出售了军事、飞机、卫星、卡车等部门,压缩了BP机、交换机、小家电业务,把多媒体及家电、信息与通讯(3G手机)和半导体作为核心业务,抓住数字融合时代的主题,以高额研发投入推出了世界第一台数字电视、最大尺寸的液晶电视,并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从而由韩国二流品牌跃居全球顶级品牌之列。总结三星的经验,TCL认为,自己需要顺应全球技术发展的大潮流重组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而彩电产业由CRT显示向液晶显示技术的升级,被TCL集团捕捉为新的潮流,于是,TCL将资源重新聚焦平板彩电业,并启动了液晶模组项目的建设。
液晶模组是液晶电视的核心部件,占整机成本的70%。2008年4月,TCL投入自有资金在惠州启动液晶电视模组项目,三星作为合作伙伴提供液晶面板及相关支持。到2009年4月,该项目已有两条生产线投产,其余5条生产线也将于2009年内完工。与此同时,TCL多媒体投资5.98亿元的“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也于2008年12月开建,这一项目可完成除模组以外彩电整机生产的全部环节,拥有整机300万台、SKD/CKD散件20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2009年4月,TCL通过定向增发募资逾9亿元,用于推进这两大项目的发展,并宣布与全球背光模组制造业排名第一、占全球市场18.5%份额的台湾中强光电集团合组公司,生产液晶电视背光模组。
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TCL投资液晶模组、背光模组和模组整机一体化制造领域,体现国内彩电企业向产业上游拓展的思路日益清晰。中国彩电企业一直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主要部件均需进口。为改变“缺芯少屏”的局面,TCL、海信、创维、康佳、长虹、清华同方等厂商近年不约而同投资上游部件生产领域,力图在平板时代实现产业升级。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则为这一升级战略提供了机遇。由于欧美消费需求疲弱,日韩消费电子业受到冲击,东芝、日立收缩战线,三星、LG相继减产,日本二线彩电品牌先锋2009年则宣布退出平板电视产业,液晶显示屏资源由紧张转向过剩,加之中国政府通过家电下乡补贴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扶持彩电产业升级,国产彩电品牌的市场话语权已开始提升。2008 年,TCL的彩电销量已达1436.6 万台,占全球5.9%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五大电视生产商。2009年一季度,TCL多媒体液晶电视销量增长122.3%;国内液晶电视销量大幅增长235.3%,同比增长5倍,占国内电视市场份额的17.1%。
把握潮流、聚焦主业之外,TCL在研发投入、品牌营销方面也比照标杆企业三星调整了战略。2005-2007年,TCL年均研发投入19亿元,占年销售收入的5%;3年申请专利919项,为成立以来最多。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带动了TCL工业研究院的技术创新:2008年,其研制出国内首款3D高清液晶电视;2009年1月推出全球首款商用3D立体液晶电视;2009年5月推出在三基色背光源技术上取得突破的LED背光液晶电视;2008年12月,TCL还与英特尔签约,合作开发下一代互联网电视。目前,TCL旗下7家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
而借鉴三星不惜重金紧锁汉城奥运会的品牌营销策略,TCL不仅在2008奥运年借助体育营销加快推进新品牌战略,还成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合作伙伴,为比赛场馆和赛前的“亚运之路”等推广活动提供显示设备及服务,据称,其亚运会相关投入预计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