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渠道、消费者,山寨平板电视过不了的三道关
摆在山寨平板电视面前的困难不仅仅来自产业链的制造方,产业的监管方、流通方和消费方也决定着山寨平板电视到底能成怎样的气候。
首先必须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山寨平板诞生在政府打击山寨手机的政策背景下。其次,山寨手机“成功”之前,一直处于灰色的“地下工作”状态,而山寨平板电视尚没有形成气候,已经被媒体暴露在政策、法规,以及公众的视线之下。山寨平板对消费者、国民经济建设的危害早已被彻底的全盘托出。这样的政策和语论环境导致山寨平板很难获得足够的产业生存缝隙。
对于有实力的渠道商来讲,往往也不希望涉足山寨产品。国美、苏宁这样的企业不可能销售非法的产品、而他们恰恰是平板电视流通的主要渠道。即便是地方一些具有实力的渠道商也会为销售山寨产品可能面临的处罚而担心。同时本着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销售山寨彩电的渠道商有责任对其售后工作负责。这使得正规渠道对山寨平板往往并不感冒。
在平板产业复制山寨手机的成功模式,还需要考虑消费者这一最终产品价值实现环节的特殊性。手机产品毕竟属于个人消费品,同时很容易将价格控制在千元以下,使用周期也在一两年左右。产业特征决定了手机产品购买的个人随意性。
与手机相比,平板电视是不折不扣的大宗家电。其购买决策权属于整个家庭,尤其是家庭中相对年长、成熟、理性的家长、,同时,平板电视的价格控制水平不能与手机同日而语。平板电视产品几千元的价格,以及达到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应用周期,也足以使消费者选购的时候更加理性。这些因素足以淡化山寨机单纯的价格优势。品牌产品的品质和服务则成为消费者更加看重的东西。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山寨产品,尤其是山寨平板电视目前的产业处境并不乐观。而且其处境绝对比品牌平板厂商更加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担心品牌企业被山寨“干掉”格外显得没有道理。而且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想一下,200多家企业,150万台的产能,平均每家企业每天产不到三台电视——这样的产品能够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