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平板电视销售规模的几何式升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炽化,外资平板电视企业开始高呼要“上山下乡”,表示要自建三、四级市场渠道。
“他们不会有结果的,仅售后服务这一关,他们就过不去”,不少家电业内专家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据介绍,所谓自建三、四级市场,往往是在当地找代理商,又由于外资平板不具备销售规模,这些代理商很可能是同时代理好几个品牌。代理商本身一般不具备售后维修服务资质和实力,售后服务仍然由厂家来做。对国产品牌而言,由于在CRT时代,已经进行了长年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的布局,找到了“盈亏”平衡点,所以在平板电视时代,能够轻松应对。但对外资品牌而言,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等待着它们。
从三、四级市场的家电卖场传出的消息,目前已有小部分外资平板通过当地代理商“打入”到一些当地家电卖场,但购买了外资的消费者却遭遇了“付了钱却享受不到服务”的尴尬——厂家和代理商均没有售后服务队伍,厂家在一、二级市场的服务提供商不愿意“出勤”,因为服务区域不在合同规定范围之内。
上述人士预测,没有个三、五年,外资平板根本不可能在农村市场搭起个基本框架,即使在竞争充分的一、二级市场,它们的售后网点也存在不健全的顽疾,这才应是它们现阶段进行建设的重点。
受将服务外包、不具备规模成本优势、售后服务收费标准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外资平板电视在售后服务领域的收费高于国产品牌2~3倍,即使这样,消费者还有可能为本应免费享受的“高额”付费服务,等上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