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售后服务的专业性以及收费方面受到质疑外,外资平板在提供“三包”服务期限上,也有歧视中国消费者之嫌。自2007年4月开始,海信、长虹、康佳、创维、厦华等主要国产彩电厂商均承诺对平板电视的主要部件保修三年,但外资品牌一直坚持“一年”的保修期。
拥有了上游屏资源的外资平板电视仅愿意给中国消费者提供一年的主要零部件“三包期”(极个别外资品牌为二年),而全部仍靠进口屏的国产平板电视却主动给出消费者主要零部件“三年”三包期的承诺。不管是从整机利润层面,还是从上游屏资源层面,与国产品牌相比,外资品牌更有资源、更有利润空间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因为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在屏等进口零部件上存在的风险和支付的成本更高。
记者采访发现,“三年”保修绝对是压在国产品牌身上的一个沉重负担。“三包期每延长一年,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数额巨大的服务成本和竞争风险,但相应的,消费者得到了实惠”,某国产平板电视广州分公司老总告诉记者。他说,三年的保修期,外资品牌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将既得利益反馈回消费者身上,毕意按照国家目前有关规定,保修期就是一年。“但我们认为这是不够的,通过反馈我们知道,平板电视问题多发期,往往是在一年之后,一年之后的维修费有可能会贵过整机的价格,这是很不正常的。”他还质疑,事事将本土化挂在嘴边的外资平板,唯独不肯在售后服务上更贴近当地消费者需求,可见其本土化之说,是自欺欺人。
此外,国美、苏宁等卖场负责人士对记者分析说,国产品牌选择“三包保修”一是出于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与外资拿价格和品牌作核心竞争力不同,国产品牌将“售后服务”和渠道建设放在战略的高度,所以它们愿意做出这么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