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超越、超越、再超越 海信的创新思维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8-04-26 作者:萧萧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人们习惯于用“未卜先知”来形容领导人的智慧,也会用“未雨绸缪”来赞叹某个企业的战略眼光。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成功背后蕴藏着的文化潜质。

5年前,海信言中平板产业命门

    2003年年初,时任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前总经理(现任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业国先生在接受有关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技术进步是降低成本进而取得价格优势的唯一源泉。有人曾把中国比做“世界家电制造中心”,一方面说明中国制造业的潜力,同时也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尴尬和无奈。彩电业如果不在自主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不树立起自有品牌,只是给别人打工,就只能被动地遭受跨国家电大鳄的蹂躏,产量再大也没有用,只有技术进步,才是拯救彩电业的唯一出路。

    对于当时的彩电行业来讲,汤总的表示多少显得有些“杞人忧天”,或者是“危言耸听”。2003年,恰恰是国内彩电产业难得的黄金时期。此时占据市场主流的CRT电视机产品,全球超过70%的份额被收入中国企业囊下。在国内市场,国内品牌产品更是全线领先,个别外资品牌都已经到了退市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汤总的国内彩电产业“只是给别人打工……只能被动地遭受跨国家电大鳄的蹂躏”的担忧绝对是一语惊人。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汤业国先生的这句话在07年遭到了应验。

    国内彩电市场经历了04年从传统CRT电视机产品向平板电视产品过渡的转折之后,国内彩电企业多年建立的产能优势被大大削弱。虽然在04、05、06三年国内彩电企业依然能够占据国内平板电视销售市场70%的份额,但是盈利瓶颈已经凸现。

5年前,海信言中平板产业命门

5年前,海信言中平板产业命门

    在以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为主导的平板产业中,产品成本被屏幕、屏幕模组、芯片、整机集成四个部分以4:3:1:2的比例分割。大部分国内彩电企业在平板产业链上均处于末端的整机集成部分。虽然该部分是最终决定产品品质和产品差异性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却没有对整机成本的控制权。依靠外来采购的产业格局决定了国内平板企业的价格话语权基本掌握在上游厂商手里。这种定价权的实际丧失,使得国内彩电企业必须消化承担大部分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产业利润损失。

    同时,在产业链上具有完整产业布局的外资彩电企业也不甘心于在国内市场中充当配角。06年底开始,洋品牌发起了以产业链为后盾的大规模的价格进攻战,并以此大大削弱了国内彩电企业的市场优势。08年年初,国内彩电市场平板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品牌和外资企业的比例下降到50%:50%;个别卖场的个别时段销售情况甚至出现了外资品牌占据70%份额的局面。

    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原因,不应该仅是停留在外资品牌采取的价格战策略对国内品牌同类产品市场销售情况造成的冲击上,更应该包括对拥有完整产业链带给外资品牌的产品价格和利润控制能力的思考。专家指出,外品牌敢于大规模打价格战,正式看到了国内品牌上游资源严重依赖采购的弱点,进而以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控制优势去搏击国内品牌在终端产品上只有20%的定价权。

1 2 3 4 5 下一页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