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的困扰
中国的彩电行业原本是个单纯的传统行业。在2000年全行业亏损前,中国彩电企业的操作模式基本都是采购国产彩管组装生产,并建立庞大的营销和服务队伍在销售终端决战。这一过程,国内品牌依靠“本土化优势”取得了对外资品牌的绝对胜利。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外资品牌主导了从CRT电视向平板电视的快速技术升级,并且在完成中国的战略布局后,开始依靠完全本土化的手段(如价格战)来向中国本土品牌施压。这导致了国产彩电行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从2003年起,国产彩电企业开始朝两个方向来进行技术升级,以应对外资品牌的压力:一是数字电视和3C融合领域技术的突破;二是向平板电视领域进军。
然而中国市场对数字电视和3C融合概念产品的接受程度远不如对平板电视的接受程度高。于是从2004年开始,平板电视就在中国市场拉开了取代传统CRT电视的过程。最初国产彩电品牌延续了CRT时代的价格战,迅速打开了市场,但是在平板电视业务上,很多品牌都是“赔本赚吆喝”。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彩电品牌开始寻求差异化生存的道路,当平板电视从标清向高清再向全高清升级的过程中,所有的国产品牌的技术升级几乎是同步的,但是在应用技术方面,创维却走到了前面。
在发展数字电视和3C融合产品的过程中,传统的彩电企业越来越多地与IT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比如TCL与英特尔联合创建的3C融合实验室,以及创维、长虹等与德州仪器的技术合作。与此同时,平板电视时代需要传统CRT电视巨头能够具备IT巨头的研发和资金周转速度,这让创维等国产彩电企业开始朝“IT速度”的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