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长虹等离子战略的路径:一场“豪赌”的决策之解

力排众议,确立等离子战略
来源:《CEO决策》 更新日期:2007-08-16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力排众议,确立等离子战略

  【决策事件】

  2005年4月,赵勇在一次董事会上首次提出生产等离子屏的想法,遭到其他董事的一致反对。但是赵勇力排众议,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秘密与日本先锋公司商谈合作,由于后者要价过高,谈判破裂。

  2005年12月,长虹转而与同样有意建设等离子屏生产线的彩虹集团展开谈判。2006年4月,赵勇在四川省“工业强省会议”上正式宣布确定投资方向为等离子屏。

  【产业背景】

  等离子和液晶是平板电视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是由于技术原理及成本的差异,等离子优势在大屏幕,液晶优势在小屏幕,因而二者之间有条天然“防火墙”:42英寸以上等离子占据绝对份额,42英寸以下液晶占据绝对份额。但是在国内市场,液晶显示器的市场增长速度远大于等离子,液晶与等离子市场份额为7:3,业界也偏向于液晶的前景。

  从投资成本看,等离子屏的投资成本是液晶屏的1/5左右,因而等离子的投资额大大小于液晶;而且,全球仅有五家供应商的等离子屏的竞争状况远不及液晶屏激烈,等离子屏供应商依然有可观利润率;再者,相对于液晶屏9684项全球专利来说,等离子屏一共只有1568项全球专利,等离子的专利壁垒大大低于液晶。

  由于液晶屏市场的激烈竞争,生产商开始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扩充产能,2005年中,三星电子7代液晶屏生产线投产,开始批量供应42英寸液晶屏。

  【决策目的】

  长虹选择投资等离子生产线,显然是希望以较小的投资,进入专利壁垒低、竞争尚未充分的大尺寸显示屏供应行列,以获取高利润率。

  【决策解读】

  长虹选择投资额与专利壁垒相对低的等离子,主攻大屏幕市场,具有相对低风险。但是市场变化异常迅速,三星42寸液晶屏的量产,将液晶与等离子细分市场的“防火墙”破除了,液晶一旦加入到大尺寸屏幕市场竞争中来,势必要冲击等离子在大屏幕市场的地位及利润率。

 标签: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