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EO决策》研究中心
来源:《CEO决策》
等离子项目的动工,意味着长虹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目前看来,等离子的市场前景并没有赵勇当初想象的乐观。长虹等离子战略的成败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等离子阵营拥有核心地位的松下的技术开放速度。
4月28日,长虹等离子生产线的破土动工,使得媒体将“豪赌”的帽子又盖在了长虹头上。业界的疑问是,长虹巨资投入“日趋边缘化”的等离子,胜算几何?而就在7月31日,夏普宣布将投建第10代液晶屏生产线,长虹等离子还有多少底气呢?
《CEO决策》力图追溯并解读长虹三年以来的等离子战略路径。
赵勇履新,酝酿产业上游的复兴
【决策事件】
2004年7月,长虹换帅,赵勇履新,确立了向上游进军的产业规划,此后长虹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复兴”计划。
2004年12月底,长虹向外界公布《平板战略白皮书》,宣布全面进军平板领域,争取在两年内成为世界三大平板电视提供商之一。
【产业背景】
2004年之前,长虹刚刚经历37亿元的巨亏,绵阳市经济增速也因此由仅次于成都滑落到四川省最末,倪润峰(倪润峰新闻)被迫下台,新帅赵勇无疑肩负了绵阳市政府的厚望。当时,赵勇面对的是产业状况是,CRT(显像管)彩电产业不可逆转将走向衰退,平板电视将取而代之。
【决策目的】
平板电视产业的上游核心部件——显示屏——的生产技术,主要控制在日韩厂商手中,长虹向上游进军意在打破日韩的产业链垄断。
【决策解读】
以长虹的国企背景及在绵阳的重要经济地位,注定政府在其中要扮演重要角色。在平板电视成为产业趋势的情况下,国内经过几十年建立的CRT产业优势将失去作用。国内整个行业将处于平板电视上游产业关键配套的缺失状态,而长虹恰好希望借此扭转颓势,重获产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