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彩电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明显落后于国际同类企业。无论是品牌影响力,技术研发实力和对未来市场的掌控能力都明显强于国内彩电企业。面对04年开始的平板电视的普及战役,国内彩电企业完全没有必要的准备。在与国际企业的遭遇战中,国内彩电产业的CRT产能被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淘汰。而今年CRT产能的淘汰量将达到一个高潮,可能超过2000万台的产能会被迫停止运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对未来市场的控制能力。这需要从理念,运营,营销,技术研发上全面的实力积累。失去对未来市场的控制的根源在于没有把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积累。
国内彩电企业错误的把利润的来源置于低成本和低价格的策略上。真正的利润的源泉是企业不同于别人,适合于市场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妄图依赖低成本。低价格进入市场,并赚取利润只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运作。在生产成本上,西方发达国家遥远高于我们,特别是人力成本相差更大。但是西方国家的企业却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原因仅在于它们拥有我们需要,但是自己没有的产品。日本平板产品的利润更多的体现在完整、且领先的产业链上,而不是终端产品上。当国内企业采购它们的上游产品,并生产成终端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的时候,获得损失的只是国内企业,上游产品制造商依然会它需要的利润。
国内彩电企业善于把我契机竞争力。在平板市场迅速打开的时候,国内企业终端产能的提升可谓神速,虽然在产品利润上没有国际大企业丰厚,但是凭借市场规模,也能很快形成利润增长点。国内彩电厂家往往能很快的抓住,市场生长和成熟期的商业利润,但是却没有预见,并主导未来市场的能力。在上世纪末,本世纪除,长虹就抓住了国内教育和展示等专业领域对CRT背投电视机的需求,并且成功打开海外市场,获得了不菲的利润。但是单传统背投像数字芯片背投过度,形成以DLP和液晶技术为主的新型背投影和投影产品群落的时候,长虹再一次落后了市场。今年,长虹正是启动等离子屏项目,进军平板产业上有资源。这条路虽然是当下解困的最好出路,但是,它不能更本改观长虹在未来布局上的落后局面。事实上,06年三星就已经展示面向未来显示领域的40英寸OLED显示屏样品。可见,国内企业再多某一个兴起市场的把握上有着不错的敏感性。这种强大的契机竞争力来自,国内彩电企业对自身的制造优势的认识,但是它却缺少了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文化。这种竞争不能创造业界的领导形企业,产出的只是低水平的打工者。国内彩电企业另一个擅长的竞争策略是投机竞争。这方面的专家包括创维和海尔。前文已经提到,海尔流媒体电视怎么样成为市场同质化产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这个例子也说明投机竞争的基本策略:创造一个不同点,然后利用消费者专业知识的匮乏,炒作一个买点,进而获得收益,然后再次循环这个过程。在整个循环中,怎么样不断制造新的特点成为成败的关键。对这个策略的依赖会导致企业进入一个“愚弄”消费者的“怪圈”。不断推陈出新的“概念”并没有核心的改进,它们可能只是和别人同类功能具有不同的名字而已。在这方面创维可是高手:六基色,3G-USB,屏稳,屏变……等等都是创维发明的新概念。对新概念的创生贡献,创维遥远高于其它同类厂家。投机竞争明显具有“暴发户”的性格,真正具有明确的品牌内涵和企业文化的品牌,绝对不会运用这种手段,占领市场。
长期的、明确的、具有先进性的、发展的品牌策略是国内彩电企业的另一个软肋。首先品牌的价值贵在坚持。无论是契机竞争还是投机竞争,都会导致一个不稳定不明确的品牌定位:流媒体肯定不能成为海尔电视的品牌解读;长虹大作“量子芯”的广告也只是一种短期策略。具有领先行的品牌的内涵必须是长期可以延续和生长的。比如索尼电视,这是什么概念:国际视听产品顶级品质的代表。这种地位和内涵的获得需要优秀的产品的填充,需要产起品牌战略的坚持,更需要首先明确品牌的内涵。对于国内彩电企业,谁能马上明确说出他们的品牌的含义呢?品牌的价值就如同企业的灵魂,对于消费者企业一切的实力最终都凝聚在一个简简单单的品牌上。国内企业往往在品牌运作上犯近视眼的错误。攻关策略过分集中在短期效应和产品销售上,而在品牌宣传上舍不得下功夫:固然针对品牌的运作很难在短期内形成经济效益,但是注重品牌策略是荣升行业顶级企业的第一步!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一场以提高企业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主体的工业变革。彩电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强化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也许,平板的快速普及使我们的产业失去了许多,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变革恰给了企业大展宏图的机会。重要的是认识到不足,并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