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相对垄断终于导致松下自食恶果
导致等离子产品在42英寸市场面临主流地位被颠覆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等离子产品相对于液晶电视产品的明显的技术不足。分辨率很难实现全高清(目前在42英寸上仅有松下一款产品能实现全高清的分辨率,该款产品被业界认为存在技术不成熟的可能性)则是重中之重。此外,亮度过低、功耗大、发热高、重量大等问题也持续困扰等离子电视产品。
然而,等离子电视遭遇今天的尴尬并非一日之功。作为最早实现精细画面的大尺寸薄型电视解决方案,等离子技术曾经一度在诸多技术指标上显著领先液晶产品。比如可视角度、色彩表现、对比度、成本、大尺寸技术、亮度均匀度,甚至亮度上等离子电视都曾经领先液晶技术。
但是,液晶显示技术飞速的技术进步却让等离子相比之下相形见绌。例如06年50英寸及其以上尺寸液晶电视产品还是市场的新鲜货,而今年,该类产品的十一最低售价已经只有19000元。更为重要的是,当50英寸等离子开始全高清化的时候,52英寸液晶几乎已经实现了全部产品的全高清化。
液晶电视的另一个巨大进步是快速反映速度和流畅运动画面的实现。再配合对比度的提高、背光源的改进,液晶电视在整体效果上已经与等离子不相上下,同时个别性能指标,例如分辨率、轻薄、功耗、亮度则占据绝对优势。
导致等离子电视技术进步没有能保持住相对液晶产品的优势的因素固然与等离子技术的特点相关,但是也与等离子产品的研发缺乏产业支持有必然关系。
等离子业界LG和三星皆是液晶和等离子的双面手,且二者在液晶项目上的投入明显高于等离子项目。等离子阵营的另外三家除松下外日立、先锋近几年相应业务都面临亏损的局面。先锋接手NEC等离子项目仅是从04年开始,目前已然没有脱离新业务整合所带来的一系列困扰。日立则在整体经济效益状况不好的情况下,等离子方面的研发必然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专业的主要经历能够集中在等离子产品技术研发的企业仅有松下一家。这也是在液晶以全高清化作为主要武器抢夺等离子市场份额的背景下,只有松下能够成功推出全高清42英寸等离子产品的原因之一。
相对而言,液晶阵营则要好上太多,包括日本夏普和台湾五虎均是以液晶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三星、LG也把液晶技术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之一。即便是日立也在其与松下、东芝合资的液晶面板项目上投入研发实力不少。借助整体产业规模的优势,液晶技术进步速度和产品性能超越等离子自然水到渠成。
注定松下能成就等离子辉煌的因素,恰恰注定松下等离子必将走向孤独。42英寸产品的今天仅是一个开始,下一个目标已经被仅有不足两万元售价的52英寸液晶锁定。何况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液晶的小前锋46/47英寸产品需要50英寸等离子奋力抵挡。
液晶电视已经超越了等离子性能的那一部分和即将超越等离子性能的那一部分,分明已经在摇旗呐喊,为胜利时刻的到来助威。也许事实正会如同液晶技术30年的坚定支持者夏普所言:“液晶之后还是液晶”。面对如此事实,松下最担心恐怕只有是:谁来帮助孤独的她抵挡即将到来的2007年冬天的凛冽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