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40英寸以上大屏仍需努力
但当台湾面板厂商在内地扩大产能的时候,韩国和日本面板厂商已经开始了升级到7代或更新生产线的进程,三星和LG飞利浦的第7代和7.5代工厂都已经提前实现量产,夏普的8代线则在建设之中。虽然奇美和友达也在建或建成了7.5代线和8代线,但要么是还没有实现量产,要么则是还没有完成,而且这些生产线生产的大屏液晶面板占总产量的比重还很低。随着液晶电视的发展,以后液晶电视屏幕尺寸肯定会向40英寸以上的大屏靠拢,今年7月47英寸液晶跌破16000元就是一个信号,如果现在台湾面板仅仅把目光盯在40英寸以下的市场,将来的存活空间将变得很小。
虽然40英寸以上大屏液晶面板占总的供货量的比重还不是很高,但是相比之下,其利润远远高于小尺寸的液晶面板。而且随着日韩国厂商生产大型面板的最新生产线投产,采取调降出货价格,以刺激需求的策略将引起小尺寸面板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到目前为止,40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已从年初的930美元下跌至835美元,加上下半年50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将正式加入到大屏幕征战之中。这个领域的激烈竞争也对40英寸以下面板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价格上大屏幕面板进一步缩小了和40英寸以下面板的价格差距,也使得面板价格也随之走低,利润进一步压缩。
三星第二条第7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今年投产,下半年开始每月可生产9万块基板,每个基板可生产8个40英寸面板
以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2英寸液晶电视来说,3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持续表现走低的态势,根据全球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32英寸液晶电视机用面板的平均售价已经降到了400美元以下,很快37英寸价格可能降到520美元,逼近一级厂商的生产成本,而且今年年内都不太可能会出现价格反弹。液晶屏并不是所谓的核心技术,它也只是核心专利技术的集成,台湾面板厂也要受到上游康宁、电气销子等玻璃基板商,以及3M这样的偏光片垄断企业的技术和价格的制约。
新生产线的底成本压力在5代、6代线上集中体现出来,不仅是日韩企业,台湾面板企业也同样面临困境。LG飞利浦已经开始考虑调整产业结构,对利润空间大大缩小的5代、6代线进行减产,预计将减产10%左右,而友达光电和奇美也将减产10%~15%。专家预计到2008年,三星-索尼和夏普的8代线将开始量产,LG-飞利浦、友达光电、奇美的7代线产量将和现在的6代线差不多,届时5代、6代线的利润空间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因此对于台湾面板厂商来说,现在的辉煌不代表今后,在维持现有市场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新生产线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未雨绸缪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