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十一”黄金周,可能已经折射出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彩电品牌已具备与国际品牌在全球市场同台竞技的自信。
“平板电视时代,让全球的彩电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中国彩电企业的历史机遇,”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认为,“中国彩电企业在未来三五年间在全球崛起的起跑点已经出现。”当有喧嚣声说2006年中国彩电业又将全行业亏损时,创维却表达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GFK最新的中国彩电市场统计数据或许能为创维自信的底气作证。2006年1到9月,创维彩电已经取得销售额第二的市场地位,而在9月当月,创维的销售额居排名第一。在平板电视上,创维已经后来居上。
令人兴奋的拐点
2006年“十一”期间,三星将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降至6999元,索尼则将32英寸液晶电视降至7560元。让外界瞩目的是,两家在十一期间的产品价格,不仅与国产品牌同尺寸产品价格持平,甚至低于某些型号产品。
与日韩品牌相反,国内品牌却出乎意料地“弃价就质”,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技术与产品身上。创维推出了“屏变系列”新品,TCL推出了“炫系列”,长虹推出“量子芯”,康佳则推出了“靓影系列”。
不过,日韩品牌的低价冲击并未扭转大局。“日韩品牌十一期间通过在国美、苏宁在一级市场上采取价格放水的方式,取得了销售份额的提高,”杨东文说,“但是,就全国市场而言,依然是8:2格局,本土品牌是8,日韩品牌是2。”这一正一反两个信号。应该如何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任波认为,外资品牌在特定时间段、特定渠道、特定市场区域取得市场份额的提高并不能持续下去,而且这样的价格政策,因为没有利润,也不可能持续下去。杨东文则解读为,中国彩电品牌走向全球市场的拐点已经出现。
最近五六年间,中国市场一直牢牢地掌控在本土企业手里。但是,对于海外市场,长虹等企业大步走出去,但铩羽而归。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维还说要走出去,凭什么?
“品质好,服务好,消费者为何不选中国品牌产品?”杨东文表示,“20年的市场竞争经验让中国品牌在产、供、研、销各个环节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走向全球市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