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色激光显示,2022年是一个关键转折点。全色激光产品在“型号总量”,品牌覆盖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
比如,年初智能投影一哥极米推出全色激光电视新品A3 Pro,号称拥有超越OLED电视的色彩表现。极米A3 Pro 100英寸首发硬幕套装售价32999元,另有88英寸套装31999元。极米A3 Pro通过搭载全色激光技术,能够带来132.3%的DCI-P3超广色域与10.7亿色显示的超高清画面,3000:1的超高对比度。
再例如,2021年底峰米发布的首款全色激光电视峰米T1 2022年全年上市,通过应用ALPD RGB+全色激光显示技术,2800ANSI流明;配置来自殿堂级专业音响品牌宝华韦健Bowers & Wilkins的定制音响,以及全球范围内首款100吋的菲涅尔升降屏——Fabulus炫幕激光电视升降屏,带来崭新的应用体验。目前,T1主机16000+的价位,也是全色激光电视的价格低点。
当然,全色激光产品布局的大头还是海信、长虹这两个“主打激光电视”品类的投影玩家。二者2022年在产品的丰富性、价格线上也有重大进步。长虹还推出了120英寸柔性菲涅尔幕布,并为全色激光新品申请了“色域覆盖”世界纪录。海信方面更是通过Vidda C1这款产品,将全色激光显示下沉到智能投影和6000元价位新空间。
对于外资品牌而言,全色产品布局依然略显“滞后”。特别是日系品牌“出奇”的保守。反而是明基代表的台系品牌,对全色激光产品的研发、新品推出比较全面。不过产品价格线上略高于本土品牌均值。
“型号更多、首次涉足万元以下价位和智能投影产品线”,全色激光正在成为激光显示崭新的竞争热点。但是,这并不是说“全色激光完美无缺”:一方面,全色激光显示依然是“投影光源方案”之中高成本的代表。这种高成本性不仅是因为使用了更复杂的光源系统,也在于全色激光产品必然需要更复杂的“散斑”抑制技术。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全色激光的热情并不一致。例如,对于LED光源,其实也可以称为RGB全色显示——只不过LED的发光频率集中度不及激光,所以色准差一点:但是,恰是因为发光频率上LED更为分散,所以其也没有散斑问题的担忧。同时,单色激光显示在成熟性、轻便化、高亮和低成本上,比三色激光至少拥有一倍以上的优势。
诚然,2022年全色激光显示通过丰富供给、下沉供给,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是一个耀眼的行业明星。但是,这一明星何时能真正“普及”化现在依然存在悬念。全色激光显示距离“大规模上量”的爆发,还有不短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