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尺寸彩电预期明朗不同,8K电视作为又一个新技术概念,还是有很多悬念。虽然京东方和夏普一再强调8K才是未来,国际相关标准组织、电影协会也大力支持这一新技术的普及,但是“市场总是有些迟钝”。
首先,作为普通消费者,最担忧的是8K技术本身是不是成熟、能不能大量制造出来。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8.5代或者6代液晶面板制造手机屏幕的时候,5.5英寸就能实现2k的分辨率——如果这一分辨率技术用在55英寸电视产品上,就是20K的分辨率。也就是说,液晶面板业,有着广泛的制造极小像素点的成熟技术。大尺寸电视的8K面板不具有无法跨越的技术壁垒。
其次,从彩电大尺寸化角度看,55英寸的4K产品已经大规模普及。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55英寸及其以上产品基本都是4K的天下。那么未来,在75英寸以上产品上实现“等级化”的跃迁,主要普及8K产品,就更像是一种“自然的技术演进和产品等级化过程”。市场接受上可以水到渠成。
当然,从销量角度看,中国这样的成熟市场,4K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成多,但全球市场刚刚越过3成。市场的4K不平衡性,与产品尺寸分布不平衡和产品价格不平衡同步存在。从这个角度看,短期内8K只可能是“欧美日中”四大彩电高端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全球化的需求。
所以,8K的意义会有如下三个特点:1.它是高分辨率液晶技术成熟后的自然应用;2.它是大尺寸产品的标配和必然应用;3.她也是差异化高端市场的选择方向。站在这三点上看,对于8K市场规模的讨论,更多的不会是技术性或者竞争性的,而应该是“供给性”的。
即,2018年随着彩电大尺寸化的发展,面板供给在大尺寸段的发力,8K供给一定会大幅度增加。即便从销量规模看,8K还距离普通消费者很远,但是,8K却也已经是一种“少量但成熟”的货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