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线、硬件到软件,智能电视产业都有被忽略的“漏洞”,但是智能电视产业最大的漏洞却不在这些方面,而是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的研究上。
现在,智能电视业界讨论最多的问题是“盈利模式”。作为企业,想要赚钱无可厚非。赚钱本是企业的根本任务(至于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之类的,要么是口号,要么是手段)。不过,消费者在智能电视的应用上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问题:
用智能电视就需要上网,上网就要交网费:一年千元左右,这可比有线电视200元左右的价格贵多了。而且交了网费的消费者,一般还都得保留有线电视,继续交电视费。显然,这一部分额外的开支,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对智能电视应用存在抵触。
也有些消费者,家中本就有互联网接入。即便不使用智能电视,也要付出网费的开支。对于这样的家庭在智能电视应用上主要面临两个问题要考虑:第一,应用智能电视的同时,不能影响PC上网——也就是说网络带宽要够用,至少要有8M以上(考虑PC和TV同时使用网络视频服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能够提供这样的基础带宽服务,但是很多农村还不满足这样的条件。同时,如果是高清视频的“PC和TV双应用”,带宽还需要更高。
第二,智能电视应用的本质是传统PC应用和手机应用在电视上的迁移:电视屏幕更大,更能展示高清画面的效果,也利于整个家庭的“分享和共享”,这将导致注重效果和分享的PC和手机应用向智能电视迁移。此外,智能电视也可承担第二台电脑的功能,解决家庭成员“抢电脑”的问题。因此,对于已经具有高速宽带的家庭,智能电视理论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但是,对于应用智能电视的消费者,他们除了考虑以上的“物质”方面的条件外,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应用习惯。传统电视节目是“被安排好”的节目。消费者不用担心每天要看什么,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或者过多的思考“今晚看什么”。这对于忙碌一天的人们而言是“休息”的时间(当然,对于整天闲的无聊的人,他不在乎这种传统电视节目的休息性的存在)。
智能电视产品主导的应用概念则是定制化的:消费者自己决定自己看什么。消费者在应用过程中,总是要决定,要这个、不要那个,消费者需要做出选择和取舍。这无疑打破了传统晚间电视节目欣赏的“休息性”。对此,消费者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要适应,甚至还有消费者在一天劳累工作之后,还“愿不愿意”思考“看”什么的问题存在。
实际上,消费者在智能电视内容上需求的不仅是多样性、灵活自主,还需要“简单性”——你不能将无限多的内容推给消费者,让他们完全承担起“内容分类员”似的工作。因此,面向智能电视的消费习惯与传统PC互联网应用的不同,将使得智能电视内容商在真正赚钱之前不得不认真思考,他们的服务的“简单性”。
内容服务和选择体系的简单性是传统电视的特点,灵活多样、无限丰富是网络内容商的特点。这两个在智能电视上不能再独立和对立,必须统一。甚至, “节目编排”能力将是智能电视内容商的重要竞争力,也是决定多少消费者会爱上智能电视的“关键”应用体验之一。而建立出色的“节目编排”能力,则必须研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现在的智能电视内容商的竞争还体现在内容自身上,以内容多为主要卖点,并附带独家内容作为“新意点”,尚没有形成以“内容编排”、有效的与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结合、与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结合为目的的,内容设置和专栏建设为核心的“另一维度的竞争力”。
总结:
虽然智能电视已经走过三年,甚至激活率超过了七成,但是智能电视产业依然不够成熟。高速的市场普及,只是硬件的销售,而不是产业应用的普及。消费者和厂商都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甚至依然没有被重视、短期内无解的“智能电视应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决定谁才是智能电视产业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在智能电视这条竞争路上,无论是厂商还是内容商,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谈“收获”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