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智能电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普及:市场占有率从年初的不到20%,猛然跃升到年底的40%左右。智能电视的高速普及,带给彩电企业众多红利:其中最重要的就包括,销售平均单款利润的上升;以及在液晶显示产品价格逐渐下降的背景下,单款彩电销售额的增长。
研究数据表明,智能电视是目前彩电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2012年彩电企业销售额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智能电视的逐渐普及,这种昔日的高端产品已经在成为百姓的最基本“消费需求”。尤其是在年底市场,小米、乐视、百事通小红等智能电视盒悉数等场之后,彩电企业独享的“智能”盛宴正在散去。
没有网络智能就没有彩电的未来
国内调查机构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北京地区“彩电”的开机率已经下降到了30%。这一数据在2009年底还维持在70%以上。而在美国市场2011年底,彩电开机率就已经下降到了40%——部分美国一线城市,彩电已经沦为边缘媒体,对于大多数年轻人“很难有开机的机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甚至认为,国内一线城市彩电开机率会在一两年内下降到不足两成。
如果只计算年轻人群的彩电开机率,2009年至今的变化会更为巨大。研究表明,一线城市目前长期使用彩电产品的观众,8成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人群对其它的娱乐方式:电脑、手机和PAD产品不甚熟悉,同时也具有学习新事物的“惰性”。彩电开机率下降的动力大多来自于年轻群体:北京、上海,20岁到30岁区间的消费者,花在传统彩电上的娱乐时间已经不足一成。
与彩电产品开机率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娱乐产品却日益受到更多的欢迎。
国内市场电脑产品已经基本形成普及的趋势。东部发达地区即便是农村,家庭电脑保有量也已经超过三成。智能手机则在会在2013年迎来50%以上的普及率,并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对传统手机产品的替代过程。应用智能手机或者功能性上网手机上网的消费者已经超过应用传统PC上网的消费人群。
此外,在一线城市平板电脑也在加速普及。作为新的移动娱乐平台,平板电脑以操作的便携性和适当的产品价位受到很多年轻人和学生的欢迎。这些网络设备的普及进程,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东部地区在网络上观看电视台节目和电视剧节目的总消费市场规模已经到达传统彩电产品的水平。——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三四年内,尤其是2011年以来市场消费结构的改变极为明显。
消费者的消费趋向的变化,势必成为决定彩电产业未来命运的关键。
早在2003年,海尔就已经提出了流媒体电视的概念。这种电视机可以通过把网络上的音乐或者电影拷贝到优盘里,然后通过彩电的USB接口在电视机上播放。流媒体电视一出就引起了消费者广泛的好感,国内外彩电企业纷纷模仿。
但是,仅仅是通过USB接口播放下载下来的网络内容,依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胃口。此后,流媒体电视机进化成了网络电视。这种电视可以自己上网,并观看特定平台的多媒体内容。但是,网络电视的应用却并不那么成功。因为“指定平台”的内容完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
在2010年,伴随着智能手机产品市场的成熟,彩电企业意识到,功能性手机向智能性手机过度的过程,也适用于彩电产品。随着2010年底智能电视的上市,彩电产品开始拉开从传统功能性升级,向智能型产品升级的序幕。
智能电视机一定意义上就是一台屏幕巨大,采用SOC片上系统ARM架构,或者和PC产品一样的X86架构的电脑。它具有传统电视的功能,也具有电脑的全部属性。可以自由的安装应用程序。智能电视机产品在功能上的开放性,成为了最大的卖点。
正式因为智能电视机的出现,虽然消费者,尤其是一线城市市场的消费者的家庭娱乐重心已经从彩电转向网络,但是彩电产品的销量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反而在最近两年内,智能产品的普及,带动了早期非智能平板电视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电视自身功能的增强,附属配件的增多,又使得彩电产品的单价和单款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成为彩电企业实现盈利增长的关键点。
因此,可以说没有智能电视的进步,就不可能拥有在彩电开机率持续下降下的彩电市场的繁荣。智能和网络已经成为彩电产业生存的必要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