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彩电业的真实写照
2012年一部“泰囧”火了国产电影业。然而,这种“人在囧途”的传奇却并非全部来自于导演编剧的“杜撰”。在跨国巨头“强权”下的国内彩电业就是一部真实版《泰囧》的主人公。
2006年前,甚至是去年、前年,在长达十年的液晶彩电普及的过程中,国内彩电企业都深受“上游制肘”。三星、奇美等对市场的操控主要表现在:1.面板价格下降时,集体协商减产面板保稳价格;2.下游征集市场火爆、面板供应充足时,强行提高价格;3.下游火爆、面板供应不足时,优先供应三星、LG、夏普、索尼、飞利浦等上游行业内客户,国内彩电业面临断供危机;4.面板技术进步时,先进产品优先供给上游行业内客户,造成国内彩电企业新品发布持续落后;5.利用垄断联盟,降低产品的售后和质保周期,损害彩电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在彩电企业过去的十年内,尤其是06年前后,国内彩电产业几乎年年会遇到以上的数条不公平待遇。上游企业的供给垄断的直接影响是,国内彩电企业在平板市场的份额,06、07、08年,在7成到3成之间的跳跃只需要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由于没有上游市场的议价和控制权,产品热销的时候不得不面临无货可买,产品积压的时候还需要拼命进口上游面板材料,辛苦获得的市场份额可能由于上游供应不足转瞬即逝,热销时节的盈利旺季却商品供应不足、淡季为了保障资金链和供应渠道的流畅不得不亏本促销等等局面……
不能控制上游供给、没有稳定供给支撑,就不会有稳定的企业战略。没有核心供给的支持,技术创新的成果就只能躺在实验室里,变不成市场里的产品。上游供给不稳定、自身出货不稳定、市场份额就不稳定,渠道关系也不稳定。——三星等六家企业在液晶面板行业上游的操控对国内彩电业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目前退还的一个多亿的“账面价款”损失那么简单,而是直接拖住了国内彩电产业做大做强的脚步,拖住了每个企业和整个产业升级发展的脚步,是浪费了一代彩电人数年的“青春”。
事实上,上游面板企业的价格垄断和操控,对国际彩电市场的影响,还不仅仅是拖住了国内彩电企业的脚步这么简单。
例如,三星和LG本身就是大型彩电企业。他们往往以优势的价格、优势的供给保障权,获得第一时间最先进产品的市场供给。这促使二者成为了今日全球第一第二的彩电企业。此前,索尼曾经和三星合作建设过液晶面板厂。但是,即便是这种上游合作伙伴,索尼也会面临个别时期的“供应不足”。对合作伙伴尚且如此,更何况纯粹下游竞争对手的国内彩电产业界呢?
上游面板产业的价格操纵,也有利于强化日系彩电企业的竞争力。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早期技术均来自于日本相关行业。直至目前,韩国和台湾面板企业,在设备和材料上依然对日本液晶产业界拥有或多或少的依赖。这种千丝万络的联系,使得六大国际面板界和日本经济界有着难以割舍的利益共同点。在面板产业上,优先和日本企业合作,尤其是在日本彩电企业愿意高价购买,或者像夏普和奇美那样拥有深层技术合作的背景下,国内彩电产业面临的是来自上下游的联盟性的竞争。
面板企业的价格垄断操控不仅拖住了国内彩电企业的脚步,更是加强了韩国和日本彩电产业的竞争力,使得国内彩电品牌确实面临“内忧外患”的尴尬。——国内彩电产业整体的损失不是三个多亿就可以计量的。
对于已经受到欧美韩中等国处罚的六大面板企业,他们得失又如何呢?一个必须被重视的是事实,六大企业联合操控价格的阶段,恰恰是面板行业技术进步最快、投资风险最高的阶段。通过价格操控获得更高收益,实际上是减少了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加速了外资面板行业的发展步伐。
当处罚降临的时候,已经是数年之后。这时候的面板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没有处罚,也不大会再有价格操控;面板行业已经羽翼丰满,数亿的罚款不算什么大数;面板行业已经实现进一步的市场集中,例如三星不再和索尼合作;LG也甩掉了合作伙伴飞利浦;群创和奇美合并,并和夏普结成战略伙伴……这种产业集中使得即便不召开秘密会议,面板巨头也可以对市场趋势熟稔过人;同时,在日本经济不振的背景下,日系彩电企业的萎缩,也加大了国内彩电企业的采购话语权、国内面板业的成长使得国际巨头感到了危机的存在,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市场的利益天平自然向国内彩电企业倾斜。因此,在单一产业内看,此时的任何经济处罚,除了带给彩电企业一笔额外收益外,都不会对行业发展产生短期的剧烈影响,不过这不意味着迟到的公平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