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先生对国内液晶面板业的担心,还来于三星等主导的OLED产品的替代作用。这种担心,在今年CES展会上OLED大放异彩之后,已经变成很多人的观点。但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士必然都是面板业的外行人。
OLED产业的发展是以液晶产业为主的。OLED生产线在规划上与液晶线基本相同,设备50%以上通用,背板技术体系则完全一样。成都京东方4.5代OLED线就是在液晶面板线的基础上改造而来;三星和LG目前的8代实验线和规划中的量产线也全部都采用液晶线改造的建设规划。
近年来液晶显示技术最大的进步体现在4K产品上。4K产品需要液晶面板的背板TFT采用新型的更高电子迁移率的材料。这种材料和工艺主要是低温多晶硅和金属氧化物技术。这两者也是OLED面板必备的基础材料和工艺技术。国内京东方合肥8代线就直接采用金属氧化物TFT,为未来向OLED过渡,以及出产更先进的液晶面板奠定了技术基础。
不仅如此,国内面板业也没有放弃对OLED的投入。京东方新建鄂尔多斯5.5代OLED线;华星光电建设4.5代试验线、维信诺和彩虹集团也在推进低世代OLED线的建设。国内面板业在低世代线上已经全面终止液晶线的建设和投资,新投资全部用于了OLED相关领域。
以上事实都说明,国内面板业在OLED这个大方向是没有分歧的。但是,为什么国内面板业在看准OLED的时候还在加大LCD液晶线建设的投入呢?
首先,液晶线建设不会和OLED线建设有冲突。液晶面板线大多数设备、规划都和OLED通用,建设液晶线就是为未来改造OLED线完成第一步。第二,OLED量产技术还未成熟,国际巨头、技术先进的企业都没有解决好量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国内企业现在冒进OLED的技术风险比建设液晶面板线的更为巨大,同时也面临“无米下锅”的产业环境。第三,国内显示行业的发展需要面板的支持,面板产业不能采用简单等待OLED成熟的策略而无所作为,建设液晶面板线是唯一选择。第四,即便OLED面板线未来技术成熟了,其建设成本之巨大则达到液晶线的2倍,而由液晶线改造则可节省近半的投入,因此从投资的角度看,首先以成熟技术建设液晶线、量产、回收部分成本,在改造成OLED线符合投资风险控制的原则。
据公开资料表明,LG三星等准备建设的OLED 8代线即便以液晶面板线改造,投入依然达到28亿美元。而如果单纯新建OLED线则投资在60-70亿美元。对于一个企业要形成产业规模,就必须投入至少三条这样的生产线建设。试想一下,如果国内产业界没有液晶产业的积淀,而直接投资OLED那么整体的资金压力将会放大数倍,其市场前景更不为乐观。
大力建设液晶面板线,然后在向OLED过度,这符合面板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全球通行的做法。即便是今天国内在液晶面板上的投资看起来异常巨大和集中,也只是说明产业同仁在弥补与面板制造发达地区的“历史”欠账。轻易的将此理解成,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或者与OLED技术发展潮流不符,都是片面不科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