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内面板投资的巨大和跃进,以及OLED替代前景的日益显现,郎咸平先生对国内面板产业提出了两个结论:“(跃进大投资)其结果必然导致严重产能过剩。更可怕的是三星斧底抽薪的发展新一代有机液晶面板(实际为OLED,有机半导体面板)。三星新面板一旦上市,中国几千亿液晶面板行业将重蹈光伏覆灭的覆辙”。但是,笔者认为这两个结论无一能站住脚。
全球性的面板产能过剩论由来已久。尤其是在2011年到2012年初,连续五六个季度的行业性亏损,更是加深了人们对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担心。据悉最艰难的2011年底到2012年初,夏普十代线开工率只有不足50%!
但是,面板产能过剩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持续的还是短暂的,却没人能在2012年初给出结论。随着2012年年中,第三季度全球面板产业的产能的回复和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势头的形成,人们对于面板过剩的短暂性和相对性才有了科学的认识。
实际上,显示面板的需求市场非常巨大:液晶电视替代传统CRT电视的进程依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平板电脑等新型消费产品大量消耗了面板产业的产能;台式电脑和手机显示屏幕的大型化,使得即便这两个行业销量原地踏步,其对面板行业产能的消耗也在增长,而实际上电脑和手机的全球销量也在增长;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发展为显示产品消耗提供了新的空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显示产品在商用领域的应用范畴……
与这些长期性的增长性市场因素相比,2011年到2012年初的液晶面板行业性亏损更有特殊的经济背景: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夏普的巨亏,与其国内劳动力成本、电力成本、运营的其它成本较高、日圆不断增值、夏普对自身彩电销量下滑估计不足等内外部原因都有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行业过剩”的产物。可以对比的例子是,在所谓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个财年(2011财年),三星液晶面板业依然实现了盈利。
液晶面板产能是不是过剩,随着国内面板企业的投产会不会更过剩,是一个难以给出确切结论的话题。但是,全球显示市场总体需求依然在增长的事实,足以支持一部分新的投资。此外,考虑国内投资的市场前景,还需要考虑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
目前国内彩电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消耗行业。同时,国内手机、PC制造业,也是全球消耗液晶面板仅次于国内彩电业的两个行业。而国内液晶面板的实际自给水平还不足三分之一。也就是,单独考虑国内市场的需求,本土面板产能还有巨大的缺口存在。
同时,即便是全球液晶面板产能过剩,也不应该就认为国内企业的投资会付之东流,国内面板企业会亏损。产能过剩行业的本质竞争是成本竞争——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谁的成本低,谁就最能够在产能过剩时期掌握市场定价权,并能最终生存下来。这一规律有利于国内下游产业发达、综合制造成本低的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
对比郎咸平提出的光伏产业,可以发现国内光伏产业的根本问题不在于产能过多,而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打破了基本的自由竞争规则:国内廉价产品被高额征税。这恰恰说明国内光伏产业是有竞争力的。如果欧美日,不保护性的征收关税,那么倒掉的就会是这些国家的光伏、太阳能产业。
当然,飞速发展的国内面板产业和彩电产业,也可能最终受到同等的“贸易保护措施”的竞争限制,而出现行业性困难。但是这种假设不应该成为,自己限制自己发展的理由。“不能因为害怕自己强大了遭受制裁,就放弃发展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