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年春季彩电市场以来,国内各大彩电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其中,“云”概念电视成为了每家企业必打的概念牌。市场上的国内彩电企业高端产品机会被云电视挤满。然而,这些近七八十款云电视有个字有着各自的特点,功能和宣传卖点完全不一样:语音功能、手势功能、下载功能,颇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意味。
然而,在纷呈的“云”概念侵扰国内彩电市场的同时,也爆发出了不同声音:4月12日,在海信电视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海信电器多媒体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简志敏称,市面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云电视这个门类,而只有智能电视。此言一出,立时引起轩然大波!对于云电视的纠纷,云概念的不同认识,到底谁对谁错?云电视的未来如何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业界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云电视:商家的利润利器
云电视最早出现在2011年的春季彩电市场上,是即互联网电视之后,国内彩电市场上有一创新产品。国内主流彩电品牌,都已经在去年或者今年推出了自己的“云”电视产品。外资品牌则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基本上没有“云”概念产品问世。不过,多数外企业在销售中,都会向消费者强调,云电视就是智能电视。外资企业也有大量智能产品上市。例如,今年春季三星就号称“智能电视要占到75%”的比例。
在2012年的五一家电销售传统旺季中,“云”电视成为了各大本土彩电品牌“赚钱”的利器:一台拥有云概念的彩电产品,往往售价高于同等显示尺寸,但是没有云概念的产品2-3成——这对于净利润率一直保持在1-3%的平板市场绝对是一个“超级金矿”。
据媒体报道,一款47英寸液晶电视价格不到6000元,而同尺寸的“云电视”售价高达万元。这种“傍云”就高价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云电视产品本身是互联网电视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相对传统电视产品,云电视在硬件上、软件上都有特殊的配置,这是推高云电视售价的原因之一。不过,对于目前云电视的高价,主要原因还在于厂商追求的“高利润”。
面对云电视的高价和厂家的热炒,普通消费者却往往比较“晕”:据中国电子商会近日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有77%的消费者对智能电视和云电视的概念感到“很模糊”。而对于自认了解部分“云”电视产品和概念的消费者,超过7成的“云”知识只是来自卖场导购员、或者彩电厂商的宣传。在“云”电视竞争中,消费者完全处于不对等的信息战的“弱势”一方。
信息弱势是消费者产生盲目购买,或者愿意高价买“云”电视的原因之一。此外,彩电消费的特点也构成了消费者购买云电视的动力。
近年来,彩电市场新概念层出不穷:多媒体电视、网络电视、卡啦OK电视等等,这些新概念虽然大多数的实际应用并不如人意,却能吻合彩电消费市场求新、求好的大众心理:彩电是家庭大宗消费品,是长寿命使用产品、更是客厅面子产品,尤其是在新婚和新房市场上,消费者超前消费、购买相对高档产品、暂时不会落后的产品的意愿很强烈。
同时,彩电市场又是一个“导购”优势市场。目前的彩电产品同质化严重。即便是新兴的“云”功能,也很难形成差异化:例如,语音功能很多个品牌产品就都具有。面对这样的情况,消费过程中,导购员就起了关键作用。而今年五一市场,国内彩电厂商无不把“云”作为宣传、导购和产品推销的重点。
多种因素交叉作用是构成今年五一市场,云电视能够“大显神威”的关键因素。云电视把持的高端彩电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彩电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