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本土智能彩电困顿于“机械状态”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05-09 作者:萧萧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国内彩电企业推出智能电视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虽然这期间,智能彩电产品从初出茅庐乳臭未干,到占据近两成份额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要“细究”产品的应用情况,则极为不乐观。

    智能电视不“智能”

    据海信的数据表明,智能和网络电视的实际有效网络接入率只有40%。而领域业内资深人士的分析表明,长期、经常接入网络的智能电视更是占不到智能和网路电视销售总量的一成。是什么导致网络智能电视“智慧”不起来呢?答案很简单:消费者并没有发现足够多的“有吸引力”的应用。

    时至今日,智能彩电发布会已经开过十余次。国内品牌、外资巨头、IT新秀,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但却并不一样:三星强调多屏融合,大智能的概念;联想则由IT背景的思路强调CPU、系统架构等方面的优势;传统国内品牌彩电企业更多的集中在特异性的功能——语音、手势、健康管理方面。

    这些不同发布会的特征表明,还没有一个厂商能够推出一种“大而全”的智能电视机产品,智能电视还没有告别以往的“功能性”产品,逐步革新、小打小闹的思维模式。彩电企业在智能电视机上,并又有形成属于IT的思维模式,而是局限在传统模拟技术平台下的“机械化思维上”。

    智能电视是一个平台型产品——这应该是智能彩电最基本的特征。通过一个通用的计算平台和OS接口,能够提供多种功能的APP程序适用环境,进而实现具体功能的无线拓展性。这也就是强调,语音电视、手势电视、多屏互动电视、健康管理电视不是什么新产品——他只是普通的智能电视安装了相应的软件而已。

    如果厂商像目前这样,将一款装配了新功能软件的产品就作为“新技术、创新产品”销售,消费者自然会在购买电视后,失去对“智能”概念的激情,也不愿意“不断的上网玩智能”了。

    如果在模拟电视技术,机械化创新时代,电视机实现逐行扫描(创维那句经典广告语:健康的不闪的),或者拥有了一个画中画功能自然是“巨大”的创新。因为这涉及到全新的主机电路的设计、软硬件的全新开发。但是在智能电视时代,一个新功能往往主机电路、硬件构造没有变化,基础OS平台没有变化。出现变革的只是一两个具体的程序、一些功能辅助性的配件(例如,手势电视需要摄像头,健康电视需要传感器)。这种变化发生在彩电的外围,而不是内涵上;这种变化更是可以由第三方企业在智能平台上,应用通用接口开发出来,而不必须指望彩电企业的创新。这种不同,正式智能电视本质的体现了。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