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在收缩,另一边在重组。
“‘重组’就是合并同类项,包括公司内部重组和行业内的重组。”罗清启说。
例如,松下加快了“三社合一”,将松下电器、松下电工、三洋电机的业务进行整合,去年10月将三洋在日本、东南亚的白色家电资产转让给海尔,今年4月起停用“三洋”品牌。重组后,松下将突出家庭生活电器、元器件、能源解决方案三大支柱产业,事业部由16个精简为9个。
日立也将旗下业务重组为五个集团,分别是基础设施集团、信息技术集团、电力系统集团、建设机械集团和高功能材料集团。
在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主导下,日本电子业的重组正在推进。索尼、日立和东芝将合并中小液晶面板业务,组建“日本显示器公司”,并加大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的研发力度。
罗清启说:“外部环境逼迫日本电子企业‘强行瘦身’,并且推动业务转型,一是转变经营方式,二是向新领域拓展。”
面对中国、韩国企业的竞争,日本企业在日元升值等因素影响下已失去了成本优势,被迫采取新的经营模式。所以,索尼、日立、东芝、夏普等都提高了彩电外包生产的比例,尽量“轻资产”运营。
两条道路
日本电子业转型力度之大、求变心情之切,被罗清启喻为“二战”以来最大一次调整。
转型方向与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索尼为代表,趋于“苹果化”,强调硬件与内容的融合;另一种以松下、日立为代表,减少对消费电子的投入,将重心转向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
将电子硬件产品、互联网服务和娱乐内容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已成为索尼转型的战略纲领,而体验的出口主要是“四屏”——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
索尼此前已经拥有了前三个屏;今年2月正式完成对“索尼爱立信”的收购,并将之更名为“索尼移动通信”后,让索尼的“四屏”配齐。
目前索尼旗下的网络服务平台正在整合,再加上强劲的内容支撑——索尼音乐是全球三大音乐公司之一,拥有1300万首音乐的版权;索尼旗下的哥伦比亚公司是全球几大影视公司之一。
奥维咨询平板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李秋纬认为,索尼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拥有内容与游戏的强项,转型没有问题,未来在消费电子领域仍然会有其优势,将趋向于苹果的运营模式。
松下是另一条道路。它2018年创业100周年的愿景是成为“电子产业NO.1环境革新企业”,将“环境”提升到所有事业活动的基轴上,并从“绿色生命革新”和“绿色商务革新”两个方面开展各项措施。
为此,松下提出三大思维转换:从偏重现有事业,向能源新领域转换;从以日本为中心,向彻底的全球化思维转换;从单一商品销售思维,向解决方案系统思维转换;并开展了上文所述的“三社合一”、三个支柱产业集群的业务重组。
其中,“能源设备”将成为松下成长为环境革新企业的引擎,其核心包括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松下致力于拿下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世界第一的位置,在车载、蓄电池系统等新领域实现非连续增长;太阳能希望2012年做到日本第一,2015年进入全球前三。
比松下更早一步寻找消费电子领域之外新天地的日立,已经尝到了甜头。尽管净利润同比下降,但日立2011财年仍预计盈利2000亿日元。这更坚定了日立向基础设施转型的决心,它在北京设置亚太区总裁的新职位,抢食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