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IT行业混战智能TV  传统家电备受挑战

智能电视现状分析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12-25 作者:听泉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智能电视现状分析

    最近一年来智能电视的发展步伐明显加速,呈现出快速普及趋势。自2011年8月以来,各大彩电厂商纷纷加大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投入力度,争相推出各自的智能电视新品,并积极投身于软件应用市场的开发和整合,不长的时间内,智能电视产品已经铺天盖地。

智能电视

    目前各大彩电企业都在集中精力推广各自的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的概念也越来越多。但不同品牌的智能电视消费者认知度存在一定差距,其中长虹智能电视认知度最高。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由于企业推广力度与智能电视认知度情况,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认可情况也不一样。

    外资彩电方面

    外资方面,以三星、索尼、LG为代表的家电企业正在逐渐向智能电视领域转变。三星的高端智能电视产品均拥有语音控制、手势控制、面部识别功能,遥控器也进行了新的设计;索尼虽然没有推广智能的概念,但是在新产品中也加入了可提供小插件的BRAVIA网络百宝箱、可用智能手机遥控电视等相关功能;LG则拥有多屏互动和CNTV平台。过去,一直以画质为卖点的外资电视也逐渐推出智能产品,并且将自己的产品融合了Smart TV的概念,虽然功能不尽相同,但这说明了智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本土彩电方面

    我国本土家电企业对于智能电视领域视乎很敏感,不仅推出了拥有自己特色的智能电视产品,而且许多人认为中国彩电业能在智能时代扭转相对弱势的产业地位。具体到功能,长虹智能电视在语音操作方面比发展的较成熟;海信高端智能电视产品拥有无线传屏功能,还可以用WiFi直接上网;康佳主打的智能电视产品则采用了Android4.0操作系统,搭载1G主频的双核CPU,拥有语音精灵Touch智控功能;TCL的高端智能电视不仅内置智能点读教育系统,还拥有双核系统,带来更迅速的操作体验;创维高端智能电视拥有健康管理系统、语音博士等功能。对国内彩电企业来说,智能电视将有助于其提升品牌形象和销售空间。

    在传统主流彩电厂商力推智能电视的同时,苹果、谷歌、联想、等国际IT巨头也跨界进行智能电视研发。其中Google TV已经出到第二代了;联想再今年CES上展出的智能电视也于今年5月份上市了;苹果电视则一直消息不断,但其产品一直还未上市,不过从《乔布斯传》中也可以看出智能电视是苹果未来的重点产品。

    智能电视外观变化

    纵观平板电视领域,其外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位和家居文化理解的更加深入,拥有时尚、华丽外观的产品总能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毕竟对于电视机千遍一律的外观设计可能许多人都已经开始感到厌倦,他们需要个性化、时尚化的产品出现。

    当然,平板电视外观在近几年也变化不断,彩色、纹理、超窄、超薄、悬浮金属质感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特色产品出现。彩电智能时代,电视机的外貌变得越来越精致,与往年的电视外观相比,现在的电视机就好比“神仙姐姐”,而以前的电视外观像“如花”一样朴实。不过,您可能不知道最先发起液晶电视机身厚度战争的是我国本土品牌。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彩电厂商们对电视硬件方面比较熟悉,能够较好的把握顾客的消费心理。在液晶电视机身不断变薄的同时,其面板边框也在逐步变窄,直到“最终消失”——无边框。在黑白电视或者彩电CRT电视机时代,屏幕边框的意思是很大的,上面设置了许多按键用来调节电视机的各种设置。而进入平板电视时代之后,人们更多的是习惯采用遥控器或者多屏互动的方式来操作,电视机上的按键多开始采用触控或者隐藏式设计,电视机的外观也将会越来越精致。

    智能功能变化

    目前智能电视上常见的功能有;体感游戏、语音操控、在线影视、云功能、视频通话、电视支付、多屏互动和手势识别等功能。随着智能电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鲜功能也层次不穷,咱们消费者在选购时可要先了解清楚,弄明白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实用功能,哪些只是花哨的噱头才能更好的进行选购,体验高科技带来的魅力。

    受益于功能彩电向智能彩电转型的巨大契机,彩电产业正成为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商、IT厂家、传统电视整机制造商争夺的朝阳产业。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电视市场很大很美好,但未来的竞争也将非常激烈,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彩电品牌将会进一步集中。

    在IT行业的压力下,传统彩电格局将会改变,彩电厂商可能会为了保持相对的平衡的竞争力将会不断的升级智能电视产品,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在大的竞争环境下,经过优胜劣汰的时代法则,智能电视将会逐渐走向成熟。

 标签: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