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产品的技术组成变迁
消费者对彩电消费的新需求,必须以彩电产品技术的进步为前提,必须以彩电产品自身的架构体系的转化为前提。而这些又将引起彩电产业上下游的联动变化和反应。持续变革的力量也最终会传导到终端品牌的市场结构变迁上来。
首先,消费者对电视机的显示尺寸大型化、电视机体积的轻薄化提出了新要求。大屏幕娱乐的需要使得背投电视出现在本世纪初的彩电市场上,并在2001-2004年期间大放光彩。但是背投影技术在显示效果和产品体积上的表现不进入人意。随着等离子和液晶显示技术的大型化的发展,背投影技术逐渐退出市场。
背投影和传统CRT电视机技术被新型液晶和等离子技术取代。全球范围内,CRT显像管和玻壳厂家在03年开始到07年的一段时间内大量倒闭。投影和背投影的核心显示器件产业也受到一定的打击,发展速度大大减缓,部分厂家不得不削减产能。在CRT显像管和液晶背投影、投影光学器件方面,日本彩电企业拥有全球性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平板技术的兴起,使得日本企业这些方面的传统优势不再对市场格局产生巨大影像。
在平板电视后来的发展道路上,等离子和液晶两大阵营出现了新的竞争。等离子大型化低成本、高画质的特点,与液晶轻薄化、高分辨率的特点形成了市场冲突。在两者的较量中,具有IT和彩电通用性的液晶技术逐渐占据上风,现在已经成为市场主流。这一变化导致了日立、先锋、松下等等离子技术主导企业在平板产业后发展阶段的困难,甚至严重亏损。
液晶主导平板显示技术的格局的日渐形成,以及消费者对节能和轻薄产品的需求要求的不断提升,再次推动了液晶显示光源技术的革命:新型LED半导体光源取代传统冷阴极背光源。在新兴LED光源上,我国产业界起步略晚于欧美日韩,但是追赶速度很快。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新光源产业的发展。相比而言,冷阴极光源的主要技术和产能则更多分布在欧洲和日本。液晶彩电光源产业的革命,无疑整体上有利于国内彩电产业的崛起。
第二,消费者对彩电产品功能丰富化的需求,为彩电市场引入了众多崭新的力量。多媒体电视到智能电视的发展,已经使得彩电产业不在局限在显示、音响和信号处理三大传统技术领域,而是接入了整个信息化网络之中。
智能电视机必然需要半导体计算技术的支持。尤其是需要INTEL、ARM这类CPU厂商的支持。在这方面,国内彩电企业和日本企业都处于下游采购者的位置上。在市场能力上几乎相当。这与传统影音技术,日本彩电企业全面占据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半导体硬件类似的是,智能电视机对OS和软件产品的需求上,日本军团也不占据市场或者技术上的优势。微软的系统、苹果的系统、谷歌的系统对国内外彩电企业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在更多的领域的平等竞争,使得国内彩电产业的成本控制优势更为明显:一样的内涵,更低的价格,自然更能成就国内彩电企业的市场份额。
此外,智能电视还是一个本地终端产品。作为终端产品,自然需要本地、本土内容的支持才能成为真正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而在内容本土化这个产业命题上,国内品牌具有的优势不可小窥:政策优势、文化背景优势、本土作战的心态优势、人脉关系优势……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必然遇到很多难题。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内容接入方的网络企业,国内的市场格局是欧美和本土企业瓜分市场,日本企业在上游布局几乎为零。例如,微软和IBM在国内拥有大型公共云计算中心,而日本企业没有。这些产业也会导致,日本彩电企业在智能电视内容服务端的运作水平落后于本土企业。
从显示技术到智能技术,从硬件到软件,今天的电视机已经不是昨天的电视机。这必然导致今天的市场竞争规律也不再是昨天的竞争规律。在此背景下,本土品牌和日系品牌的产业地位的转变就在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