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的商业模式
徐洁云(微博
智能电视出现后,客厅里的花样多起来。
理想很美好:从看电视到玩电视。不过,梦想如何落地,问题还真不少。
第一个是,智能电视能提供什么?无论终端制造商还是电视内容运营商,都曾作出过各种尝试。智能电视概念发展之初,有的电视机会发贺卡、读邮件、电子阅读,但没什么好评。
原因不难理解,这些功能,实现起来还不如PC及移动终端商更便捷、灵活,转到电视生搬硬套。
后来Google、Apple推出智能电视方案,基于操作系统的彩电似乎更聪明。与其他桌面及掌上终端的互动也更方便。但这能解决问题吗?
似乎不少厂家有这想法。联想上周在CES上公布了智能电视,杨元庆说那是放大了的电脑,要把App Store模式搬进去。此前三星已在智能电视里内置应用商店。
单纯搬来App Store未必合适。电视毕竟不是电脑,它的消费群体更世俗化。
电视机作为客厅娱乐终端,更适合家庭集体应用,而PC、手机个人属性更强。这要求电视操作应用不能有门槛。
这决定智能电视的功能、操作方式以及内容更倾向于家庭生活服务,更简单。
第二个也更现实的问题是,产业链上下游怎么才能赚到钱?
这里遭遇的困难或许更多。由于中国付费用户渗透率低下的问题,从内容收钱有些困难。以电视机最为基本而主流的应用——互联网视频点播为例,目前业内的商业模式是广电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从电视机终端商处按出货收取几十元至200元左右不等的授权许可费用。
更何况,此前国内早先起步的还有两外同类两项业务:IPTV和广电互动电视。前者在不少地区仍在免费使用的推广期,后者则往往是直接地方广电运营商仅收取网络接入费用。在此前提下,智能电视想靠增值服务收钱,难度恐怕不小。
对于其他信息服务增值费用则更说不上了。在智能终端上,有着免费应用借广告获取收益的模式,但眼下在智能电视上,用户使用规模极小,付费可能更低,且用户对于电视屏幕上应用内置广告的模式能否接受尚未可知。
来自于内容产业的人士说,与手机等不同,电视机有着个人用户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消费的随机冲动性,而目前基于智能电视本身的支付手段尚不够成熟,也限制了商业模式的推进。目前,上海文广与银联正在合作推进这一事宜。
而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在中国市场运营,这似乎还可能遇到些政策方面的问题。
如果是彻底的智能化,将涉及从公网直接收看音视频的现象,而这是目前广电政策所禁止的。在这一领域中,目前的智能电视其实是内容源与播放终端的两端封闭性,事实上只能算是“功能性电视”。这一现象,还有待内容提供方与广电集成播控牌照方合作更为普遍地展开来解决。
智能电视风潮在路上
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便经历了一场眼花缭乱的概念运动:3D电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超级智能电视,然后飞到空中,成了时髦的“云电视”。
而来自市场的反应,却让人看到,以上所有笼罩在平板电视上的五花八门的概念,似乎还仅仅是市场销售的噱头。
奥维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1月,智能电视渗透率达到13%。预计2012年中国平板市场的智能电视渗透率会达到27.6%,规模将会达到1190万台。
与此同时,奥维咨询对中国1500个已经购买了智能电视的家庭调查发现,休闲游戏、家庭网络购物、天气预报等生活助手类资讯服务与幼儿学前教育,分列智能电视未满足需求的前四位。
智能电视产业链参与者确实在一路暴增。
2010年,国内围绕智能电视配套的芯片厂商、软件厂商和内容厂商不足500家,但到2011年下半年,这数字已变成2000多家,并涌现出像Mstar、MTK等知名芯片商,华数、百事通等集成牌照商,以及奇艺、茁壮网络、新浪和搜狐视频等内容提供商。同时,盛大、网龙等知名游戏商也在期望进入这一新领域。
“保守估计,2012年到2015年智能电视产业链的参与企业数量每年还将以50%以上的速度增加。”奥维咨询平板研究中心总经理彭健锋指出,随着家庭智能社区的建立和使用内容的逐渐完善,智能电视的用户沉淀和路径依赖将逐渐形成,围绕智能电视用户的广告播放、付费购买和使用等增值服务将会成为重要的新兴盈利来源。彩电行业的商业模式培育和再造将就此得以实现。
但这一切似乎还在想象阶段。
一方面,电视产品消费不像手机产品,更换期远比一年更换的手机长得多。而在过去两年快速发展中,中国平板电视快速普及,目前国内平板电视已进入零增长时期。另一方面,全球平板市场除了印度、巴西、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正处于平板电视更新换代的快速发展期外,欧美平板电视市场几乎进入负增长时期。
此外,此前各大厂家已推出的智能电视产品,操作系统存在多样化,根本无法实现共享通用。尽管海尔、海信、创维、康佳、TCL等6家中国彩电企业参与到智能电视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但至今中国智能电视的标准还处于推进过程中。
深圳一国产电视厂家高层在与笔者聊天时表示,现在消费者对智能电视接受度太低,所谓的“云电视”,最现实的功能,无非是电视、电脑和手机的三屏互动。
从以上迹象来看,智能电视用户群真正形成还有待时日,更不要说其背后的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的成熟度。
更实现的问题是,电视用户人群的老龄化和低龄化成为限制智能电视快速发展的障碍。传统电视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是“两化”:一个是“老龄化”,一个是“低龄化”。如何把互联网的概念植入到电视里,植入到老年人和孩子这两种从来很少使用互联网的消费群,这是发展智能化电视的难题。
不过,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刚刚闭幕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2”上,三星、LG、索尼、联想、海信、谷歌等厂商力推的智能电视产品,都试图解决易用性的问题,而在商业模式的搭建上仍然仿效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模式。
今天智能手机应用商店模式,除了苹果App Store成功外,其他参与者还处于搜索中。至于未来智能电视商业模式到底如何,相信今天还是一个模糊概念。因此,无论智能电视产业链如何快速发展,短期来看,还难以逃脱“卖硬件”的传统宿命,而电视的智能风潮还仅仅是在路上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