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智能电视科技“战”有望激活应用市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日期:2012-01-19 作者:王珍

创新应用

    许多人家的电视越来越像个摆设,甚至一周都难得打开它。不过,2012年,你可能会重新审视电视世界。借助IT业力量,它将打开一个新窗口:智能电视与通信、互联网世界的融通性,有望重新激活一个庞大的应用市场。

    2012年的电视机,开始出现新面孔,你再也用不着死板的遥控器、无聊的换台方式、被动的节目收视,一个手势就可以打发周末时光。电视已是一个网络门户。打开电视,随意选部热门电影或电视剧,顺便交掉上个月电话费;然后打开软件,自动测出你定做的衣服尺寸。不久,你就可以干这些事了。

    以前彩电厂家把电视机卖出去,生意就做完了。现在电视机到用户手里,生意才开始。因为彩电已不仅是一个内容播放终端,它还是一个服务终端。彩电厂今后不但卖机器,还卖内容、卖服务。

    松散联盟

    因此,彩电厂与内容运营商合作已经蔚然成风。创维与南方传媒、百视通、华数展开了合作;康佳与百视通形成战略联盟;海信携手中国网络电视、百视通、华数;TCL、长虹通过两者的合资公司欢网,与华数紧密合作。

    几年以前,彩电厂自己涉足内容。像创维2006年就开设了酷开网,购买片源放到网上,用户用U盘下载后插到电视上播放;互联网电视出现后,甚至可以直接登录网站下载观看。

    2009年广电总局一纸禁令,改变了游戏规则——经营互联网音视频内容,必须有牌照。2010年起至今,广电总局共向CNTV、百视通、华数、南方传媒、湖南广电、中央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发出了七张牌照。

    彩电厂纷纷改变策略,2011年掀起与内容运营商合作浪潮。据悉,彩电厂一般都要向内容运营商支付费用,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一年几千万元。

    正是因为这一现状,康佳多媒体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裴来隆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康佳目前主要与百视通合作,控制成本。未来两年,随着智能电视用户数增加,肯定会诞生新商业模式。

    2011年智能电视在中国的渗透率为40%,预计2012年将超50%。智能电视更适用互联网规律,当用户达到1000万以上时就存在收费空间。康佳一年卖700万台电视,若从去年智能电视开卖算起,两年后就有2000万个智能电视用户。裴来隆说“三五年内”向用户收费将成为可能。

    2011年康佳与百视通、中国银联签约合作,让电视具备支付功能,就是为将来新商业模式铺路。

    创维在内容合作上同样采取开放的态度。深圳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叶文鑫说:“联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前创维在电视机里没有再推‘酷开’,而是直接推‘南方传媒’、‘百视通’或者‘华数’,现在大家都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达到一定用户数后,到底是向用户收费还是在影视内容中插播广告,两年内估计会有结果。”

   

    与酷开定位于运营服务商类似,海信2008年成立的青岛传媒网络也致力于内容整合。尽管它与CNTV、百视通、华数均有合作,但华数持有青岛传媒20%股权。

    青岛传媒网络CEO简志敏表示,由于广电总局规定一台电视只能接入一个内容运营商,随着时间推移,彩电厂会与一两家内容运营商结为长期伙伴。

    本月CES前,海信50人代表团拜访麻省理工学院,与该校签约,以丰富智能电视应用。

    简志敏认为,彩电后台竞争焦点在于用户体验。因为带宽、应用软件、商业模式等都会逐步化解:随着电信、网通对宽带的改造,宽带进入客厅、支持智能电视将不成问题;今年谷歌推出TV必会使安卓系统应用软件更丰富;智能电视用户数急剧上升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如何针对用户需求提供便捷服务才是最大挑战。

    这与广州欢网科技CEO吴盛刚的观点不谋而合。作为长虹和TCL的内容平台运营商,欢网希望为整个行业提供内容服务。

    吴盛刚认为未来彩电内容平台有三个层次:视听内容层面,考虑到售后服务便利,各彩电厂将与1~2家有牌照的内容运营商合作;非视听内容层面将会百花齐放,为降低成本,欢网等中立公司会应运而生;此外,各彩电厂还会有自身个性化服务的平台。

    “非视听内容服务主要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玩,是欢网致力打造的。”吴盛刚透露,欢网已有近百家合作伙伴,最近每个月新增的合作伙伴数量都是两位数。继长虹、TCL之后,欢网引入了“宽带资本”作股东,并设立了“开发者沙龙”。

    欢网还承担了“中智盟”的开发任务。中智盟是由长虹、TCL和海信发起的联盟,旨在让多家彩电厂的智能电视互联互通,比如,在不同品牌的彩电上可一起玩“三国杀”游戏;并且创新操作系统,国产智能电视普遍采用谷歌的安卓系统,有所创新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从CES归来,吴盛刚最大的感触是国产智能电视卖得比国外同行多,但应用服务还有差距。“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提升智能电视的服务水平很紧迫。所以,在智能电视时代,中国彩电企业的竞争反而会让步于合作。下一步,会有更多股东加入欢网。”

    电视新玩法

    [ 张亚勤(微博)推测,现在电视市场就像是5年前手机市场,那时电话由通信工具转向信息工具,引发行业洗牌,智能电视兴起也将酝酿巨变 ]

    头戴一个脑电波接收仪,你只需转念一想,就可以轻松换台、游戏、控制音量。你是在用意念控制你的电视。这看上去像是科幻场景。

    但这已不是天方夜谭。今年的CES(美国消费电子展览)带给人们不少惊喜。比如海尔脑力波电视,通过读取神经活动产生的不同的脑电波,转化成数字信号控制电视,在现场的使用者们通过意念就能控制游戏,实现搬运、举起重物、瞄准、跳跃等动作,人脑直接取代了遥控器的功能。

    这看上去可比苹果的Siri酷多了。不过,未来的电视如果仅仅是这些,还不够。

    未来,你家里的任何一个摆设,一面镜子或是一个水杯,都有可能充当电视的角色。海信展示智能激光电视留给人们这一想象的空间,在很小的室内空间就能实现短距投放最高80英寸甚至是更大超大高清影像;同时它作为智能电视可无线接入互联网,随意上传、下载视频内容并在线观看电视直播节目。

    人机交互、定制化、电商等更多功能融入其中。那时,窝在沙发里看3D篮球赛和身临其境没什么两样,当你厌烦了解说员的喋喋不休,一个手势,屏幕上就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比赛资料,还可以通过屏幕和好友聊天互动;如果你看中电视剧某明星的服装,只要对准衣服做个手势,面料、尺码、价格、购买方式马上出现在屏幕上。

    或许未来的电视并不像电视,更像一个智能控制终端。你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令各个智能家电之间实现内容分享和交互。

    CES上的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就有类似设想:“我们想将话题从设备转到解决问题上。当你拿着Android设备回到家,走进起居室,你的电视会认出你,因为你的Android设备认证了你的身份。电视还会向你发送一条短信,它很了解你。”

    一切并非遥不可及。在这个严重同质化的竞争时代,创新的力量喷薄而出,颠覆式的电视离我们越来越近。

    很快,你的遥控器也将变成“古董”。这仍要归功于苹果Siri带来的语音控制革命。

    三星计划在自家智能电视中内置语音控制。用户只需要简单地说声“你好,电视!”就能开启语音控制,说“网络浏览器”就能冲浪。此外,你还可通过语音、手势与电视互动,甚至通过面部识别技术来判断不同用户。

    联想发布的3D智能电视包括智能化人机交互、视频点播和应用平台。当你在界面上喊“让子弹飞”,它会自动搜索电影。

    电子产品必备的超薄要素也应用在电视身上。LG推出55英寸的一台OLED电视机,号称有如纸片般薄。其规格标示厚度4mm、重7.5公斤,具有3D与Wi-Fi功能。和液晶显示屏相比,OLED屏幕更加柔韧可弯曲,给观众提供更广的观看视角。

    中国本土家电厂商TCL则带来了双屏智能电视机。在一块电视屏幕,戴上特制的眼镜可以同时观看两套节目,极好地化解了客厅“抢电视”的尴尬,此外,TCL的云电视开始融合云搜索、云识别、云控制、云社交、云游戏、云办公等功能。

    TCL董事长李东生(微博)认为,智能电视产业潜力巨大,需要通过丰富的应用体验把蛋糕做大,并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新模式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未来成功的玩家一定是那些有能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并能做好客户洞察的企业。”不过,智能化外,李东生开始考虑“艺术化”。

    而海信集团(微博)总裁于淑珉预测, 2012年中国电视行业将呈现六大趋势:一是电视无所不在,移动、迷你电视将加快电视“泛化”趋势;二是声音控制、体感手势、第二屏幕体验、可弯曲屏幕等颠覆性电视技术的概念性产品出现;三是电视台、视频网站与电视厂商联手开发并重新定义电视成为可能;四是电视机与移动终端无缝连接,3D成为标配;五是智能电视机占比超过50%,中国电视机行业超过千万产销量的企业将超过3家;六是适宜智能电视的应用将从概念变为现实。

    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不只家电企业。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推测,5年后智能电视市场将是IT企业唱主角。他说,现在的电视市场就像是5年前的手机市场,那时电话由通信工具转向信息工具,引发行业洗牌,智能电视兴起也将酝酿巨变。

混沌的商业模式

   

    徐洁云(微博

    智能电视出现后,客厅里的花样多起来。

    理想很美好:从看电视到玩电视。不过,梦想如何落地,问题还真不少。

    第一个是,智能电视能提供什么?无论终端制造商还是电视内容运营商,都曾作出过各种尝试。智能电视概念发展之初,有的电视机会发贺卡、读邮件、电子阅读,但没什么好评。

    原因不难理解,这些功能,实现起来还不如PC及移动终端商更便捷、灵活,转到电视生搬硬套。

    后来Google、Apple推出智能电视方案,基于操作系统的彩电似乎更聪明。与其他桌面及掌上终端的互动也更方便。但这能解决问题吗?

    似乎不少厂家有这想法。联想上周在CES上公布了智能电视,杨元庆说那是放大了的电脑,要把App Store模式搬进去。此前三星已在智能电视里内置应用商店。

    单纯搬来App Store未必合适。电视毕竟不是电脑,它的消费群体更世俗化。

    电视机作为客厅娱乐终端,更适合家庭集体应用,而PC、手机个人属性更强。这要求电视操作应用不能有门槛。

    这决定智能电视的功能、操作方式以及内容更倾向于家庭生活服务,更简单。

    第二个也更现实的问题是,产业链上下游怎么才能赚到钱?

    这里遭遇的困难或许更多。由于中国付费用户渗透率低下的问题,从内容收钱有些困难。以电视机最为基本而主流的应用——互联网视频点播为例,目前业内的商业模式是广电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从电视机终端商处按出货收取几十元至200元左右不等的授权许可费用。

    更何况,此前国内早先起步的还有两外同类两项业务:IPTV和广电互动电视。前者在不少地区仍在免费使用的推广期,后者则往往是直接地方广电运营商仅收取网络接入费用。在此前提下,智能电视想靠增值服务收钱,难度恐怕不小。

    对于其他信息服务增值费用则更说不上了。在智能终端上,有着免费应用借广告获取收益的模式,但眼下在智能电视上,用户使用规模极小,付费可能更低,且用户对于电视屏幕上应用内置广告的模式能否接受尚未可知。

    来自于内容产业的人士说,与手机等不同,电视机有着个人用户的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消费的随机冲动性,而目前基于智能电视本身的支付手段尚不够成熟,也限制了商业模式的推进。目前,上海文广与银联正在合作推进这一事宜。

    而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在中国市场运营,这似乎还可能遇到些政策方面的问题。

    如果是彻底的智能化,将涉及从公网直接收看音视频的现象,而这是目前广电政策所禁止的。在这一领域中,目前的智能电视其实是内容源与播放终端的两端封闭性,事实上只能算是“功能性电视”。这一现象,还有待内容提供方与广电集成播控牌照方合作更为普遍地展开来解决。

    智能电视风潮在路上

    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便经历了一场眼花缭乱的概念运动:3D电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超级智能电视,然后飞到空中,成了时髦的“云电视”。

    而来自市场的反应,却让人看到,以上所有笼罩在平板电视上的五花八门的概念,似乎还仅仅是市场销售的噱头。

    奥维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1月,智能电视渗透率达到13%。预计2012年中国平板市场的智能电视渗透率会达到27.6%,规模将会达到1190万台。

    与此同时,奥维咨询对中国1500个已经购买了智能电视的家庭调查发现,休闲游戏、家庭网络购物、天气预报等生活助手类资讯服务与幼儿学前教育,分列智能电视未满足需求的前四位。

    智能电视产业链参与者确实在一路暴增。

    2010年,国内围绕智能电视配套的芯片厂商、软件厂商和内容厂商不足500家,但到2011年下半年,这数字已变成2000多家,并涌现出像Mstar、MTK等知名芯片商,华数、百事通等集成牌照商,以及奇艺、茁壮网络、新浪和搜狐视频等内容提供商。同时,盛大、网龙等知名游戏商也在期望进入这一新领域。

    “保守估计,2012年到2015年智能电视产业链的参与企业数量每年还将以50%以上的速度增加。”奥维咨询平板研究中心总经理彭健锋指出,随着家庭智能社区的建立和使用内容的逐渐完善,智能电视的用户沉淀和路径依赖将逐渐形成,围绕智能电视用户的广告播放、付费购买和使用等增值服务将会成为重要的新兴盈利来源。彩电行业的商业模式培育和再造将就此得以实现。

    但这一切似乎还在想象阶段。

    一方面,电视产品消费不像手机产品,更换期远比一年更换的手机长得多。而在过去两年快速发展中,中国平板电视快速普及,目前国内平板电视已进入零增长时期。另一方面,全球平板市场除了印度、巴西、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正处于平板电视更新换代的快速发展期外,欧美平板电视市场几乎进入负增长时期。

    此外,此前各大厂家已推出的智能电视产品,操作系统存在多样化,根本无法实现共享通用。尽管海尔、海信、创维、康佳、TCL等6家中国彩电企业参与到智能电视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但至今中国智能电视的标准还处于推进过程中。

    深圳一国产电视厂家高层在与笔者聊天时表示,现在消费者对智能电视接受度太低,所谓的“云电视”,最现实的功能,无非是电视、电脑和手机的三屏互动。

    从以上迹象来看,智能电视用户群真正形成还有待时日,更不要说其背后的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的成熟度。

    更实现的问题是,电视用户人群的老龄化和低龄化成为限制智能电视快速发展的障碍。传统电视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是“两化”:一个是“老龄化”,一个是“低龄化”。如何把互联网的概念植入到电视里,植入到老年人和孩子这两种从来很少使用互联网的消费群,这是发展智能化电视的难题。

    不过,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刚刚闭幕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2”上,三星、LG、索尼、联想、海信、谷歌等厂商力推的智能电视产品,都试图解决易用性的问题,而在商业模式的搭建上仍然仿效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模式。

    今天智能手机应用商店模式,除了苹果App Store成功外,其他参与者还处于搜索中。至于未来智能电视商业模式到底如何,相信今天还是一个模糊概念。因此,无论智能电视产业链如何快速发展,短期来看,还难以逃脱“卖硬件”的传统宿命,而电视的智能风潮还仅仅是在路上的风光。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