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没有人知道市场最终会将企业引向何处。挑战是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最大的挑战是,科技的进步正使得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有如时尚界的服饰。“产业经营环境普遍严峻,科技发展的速度大于科技应用的速度,对资源的快速周转比对资源的占有更重要,对技术的快速整合比对技术的拥有更重要。”李东生在他的微博中写道,“企业必须加强对产业供应链、技术链的控制,形成资源快速周转、技术快速应用的能力。”
以彩电业为例,液晶屏是彩电制造中的最核心亦是最高端部件,成本占整机60%以上。由于核心技术难以掌控,此前中国彩电业所需的液晶屏全凭进口,相关企业在应对市场挑战时,屡屡受制于人。“市场好时,液晶屏不一定能及时供货,市场不好时,预订的液晶屏亦不能退货。”李东生说,更关键的是,缺乏对这一核心部件的生产力,也意味着难以在技术层面上对市场变化及时反应。
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正是这一思虑下的产物。
“企业控制的产品线越长,产品创新的空间越大,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就越快”。李东生认为,这是8.5代液晶板项目最重要的价值。
30年弹指一挥间,全球化格局仍在风云变幻。中国市场的发展壮大带来机会无限,借此东风,本土制造业将在这个舞台上完成从跑龙套——配角——主角的角色转换。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提出,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将进入一轮高度整合的时期。整合之后,行业集中度将大大加强,大部分行业会形成由三五家大企业领头,数十家中小企业跟随,再有一群微小企业提供延伸式服务的格局。“一些现在有潜力和抱负的企业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和知名品牌的创造者,同时活跃于海内外市场。”沈明高说。
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林村看来,相对世界其它地区,中国制造业将呈现出更明显的优势。一方面,低成本优势在中长期内不会消失。“我们有大量的劳动力,虽然现在工资上来了,但是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低成本的优势依然能保留下去”。
此外,行业龙头企业将拥有全产业链的制造和整合能力。“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不会发展成欧美国家那样,让研发和销售留在国内,把制造转移出去,我们的产业结构必然是从上游到下游,从低端到高端,通吃。”